题目内容
16.乙醛在氧化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表:物质 | 乙醛 | 乙酸 | 甘油 | 乙二醇 | 水 |
沸点 | 20.8℃ | 117.9℃ | 290℃ | 197.2℃ | 100℃ |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2CH3CHO+O2$→_{CuO}^{60℃-80℃}$2CH3COOH;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试管A的反应液中;目的是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试管A的支管口处,目的是收集含乙酸的馏分;
(3)烧杯B的作用是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使生成的乙酸变成蒸气进入试管C;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乙二醇(甘油)(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
(4)若想检验试管C中是否含有产物乙酸,请你在所提供的药品中进行选择,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所提供的药品有: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白色的醋酸铅试纸、碳酸氢钠粉末.实验仪器任选.该方案为:
将少量碳酸氢钠粉未,放入一个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管C中的液体,若有气体产生,则说明试管C中含有产物乙酸(或把一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管C内的液体,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用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进而说明是否有乙酸生成).
分析 (1)根据乙醛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
(2)根据实验开始时温度计应测量反应的温度,控制反应温度为60℃~80℃;根据蒸馏原理,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
(3)B中装的液体直接受热,可以让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根据乙酸的沸点为117.9℃,要想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乙酸,B内盛装的液体的沸点应大于117.9℃;
(4)根据醋酸能使PH试纸变红,乙酸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来回答.
解答 解:(1)乙醛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为:2CH3CHO+O2$→_{CuO}^{60℃-80℃}$2CH3COOH,故答案为:2CH3CHO+O2$→_{CuO}^{60℃-80℃}$2CH3COOH;
(2)实验开始时温度计应测量反应的温度,控制反应温度为60℃~80℃,所以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试管A的反应液中;由蒸馏原理可知,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试管A的支管口处,
故答案为:试管A的反应液中;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试管A的支管口处;收集含乙酸的馏分;
(3)乙酸的沸点为117.9℃,要想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乙酸,B内盛装的液体的沸点应大于117.9℃,由表可知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乙二醇或甘油,B中装的液体直接受热,可以让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使试管A内的反应液均匀受热发生反应,使生成的乙酸变成蒸气进入试管C;乙二醇(甘油);
(4)乙酸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将少量碳酸氢钠粉未,放入一个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管C中的液体,若有气体产生,则说明试管C中含有产物乙酸.乙酸能使PH试纸变红:把一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管C内的液体,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用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进而说明是否有乙酸生成,
故答案为:将少量碳酸氢钠粉未,放入一个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管C中的液体,若有气体产生,则说明试管C中含有产物乙酸(或把一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管C内的液体,点在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后,用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进而说明是否有乙酸生成).
点评 本题借助于乙酸的制备,考查了蒸馏的原理、乙酸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Ⅰ.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水,干燥SO2气体,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Na2O2+2H2O=4Na++4OH-+O2↑.装置D除了吸收过量的SO2,避免污染空气外,还起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
Ⅱ.某同学想通过图2实验装置,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时,其实验操作步骤是:
①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瓶塞和下口旋塞
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其是否复燃.
Ⅲ.对C中固体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只有Na2SO3
假设2:只有Na2SO4
假设3:有Na2SO3和Na2SO4.
(1)若假设2成立,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2+SO2=Na2SO4.
(2)若Na2O2反应完全,为确定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甲设计如图2实验,C中的固体配成溶液加Ba(NO3)2溶液沉淀不溶解白色沉淀加足量稀HNO3.
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
该方案是否合理否 (填“是”或“否”).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3的实验步骤如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产生剌激性气味气体 |
②滴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③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
A. |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2OH-+2 HCO3-═CaCO3↓+CO32-+2H2O | |
B. | 向A1C1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 |
C. | Ba(OH)2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HSO4溶液:Ba2++2OH-+2H++SO42-═BaSO4↓+2H2O | |
D. | 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Ba2++2OH-+NH4++H++SO42-═BaSO4↓+NH3•H2O+H2O |
A. | 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 |
B. |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 |
C. |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 |
D. |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
元素代号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化合价 | -1 | -2 | +4、-4 | +7、-1 | +5、-3 | +3 | +2 | +1 |
原子半径/nm | 0.071 | 0.074 | 0.077 | 0.099 | 0.110 | 0.143 | 0.160 | 0.186 |
A. | A的单质能从GD2溶液中置换出D单质 | |
B. | G在CB2中燃烧生成两种化合物 | |
C. | E元素的单质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 |
D. | A、F、H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A>H>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