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2A+3B=2CB.A+3B=CC.3A+B=2CD.A+B=C
【答案】A
【解析】
已知2v(B)=3v(A),3v(C)=2v(B),则v(A):v(B):v(C)=2:3:2,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为2A+3B=2C,故合理选项是A。
【题目】某小组在验证反应“2Fe3+ + Cu =2Fe2+ + Cu2+”的实验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且产生灰白色沉淀。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
实验1 | 充分振荡,棕黄色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呈浅绿色,有灰白色固体产生 |
实验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比预期的浅,针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1)甲认为:实验后,溶液中c (Cu2+)应为0.5 mol/L。“溶液颜色浅”是c (Cu2+)低于0.5 mol/L造成的。 配制含0.5 mol/L CuCl2和____________mol/L FeCl2混合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该溶液为蓝绿色,明显比实验所得溶液颜色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进一步研究认为,“溶液颜色浅”与产生了灰白色固体有关。
甲查阅资料如下,猜想灰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uCl。
资料:CuCl是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硫酸,可溶于氨水。
为探究灰白色固体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1 | 用蒸馏水将实验1中的灰白色固体混合物洗净,取少量,加入过量稀硝酸,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证明有CuCl |
方案2 | 用蒸馏水将实验1中的灰白色固体混合物洗净,取少量,加入浓氨水浸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 |
a.按方案1进行实验2:
b.加入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乙认为该方案不严谨,理由是:CuCl具有还原性,被硝酸氧化后的生成物能溶于稀硝酸。
d.按方案2进行实验3:
e.加入稀硫酸时,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灰白色固体中含有CuCl。
(3)综合上述实验,说明实验1所得溶液的颜色比预期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冬青油又叫水杨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某化学小组用水杨酸()和甲醇在酸性催化剂催化下合成水杨酸甲酯并计算其产率。
实验步骤:
Ⅰ.如图,在三颈烧瓶中加入13.8g (0.1mol)水杨酸和24 g(30 mL,0.75 mol)甲醇,向混合物中加入约10 mL甲苯(甲苯与水形成的共沸物,沸点为85℃,该实验中加入甲苯,易将水蒸出),再小心地加入5 mL浓硫酸,摇动混匀,加入1~2粒沸石,组装好实验装置,在85~95℃下恒温加热反应1.5小时:
Ⅱ.待装置冷却后,分离出甲醇,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依次用少量水、5%NaHCO3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过滤得到粗酯;
Ⅲ.将粗酯进行蒸馏,收集221℃~224℃的馏分,得水杨酸甲酯9.12g。
常用物理常数:
名称 | 分子量 | 颜色状态 | 相对密度 | 熔点(℃) | 沸点(℃) |
水杨酸甲酯 | 152 | 无色液体 | 1.18 | -8.6 | 224 |
水杨酸 | 138 | 白色晶体 | 1.44 | 158 | 210 |
甲醇 | 32 | 无色液体 | 0.792 | -97 | 64.7 |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2)制备水杨酸甲酯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 。
(3)实验中加入甲苯对合成水杨酸甲酯的作用是 。
(4)反应结束后,分离出甲醇采用的方法是 。
(5)实验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 。
本实验的产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目】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A. A B. B C. C D. D
【题目】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序号 | 事实 | 推论 |
A |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 | 金属性:Na > Mg |
B |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 金属性:Ca > Mg |
C | 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 非金属性:S > C |
D | t℃时,Br2+H22HBr K = 5.6×107 I2+H22HCl K = 43 | 非金属性:Br > I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