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已知短周期中相邻元素X、Y、Z、W,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三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1,X、Y、Z同周期且相邻,Z与W同族.
(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VIA族.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Z的非金属性强于W的原因O、S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2)恒温恒容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Y2(g)+3H2(g)?2YH3(g).
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②④.
①容器内N2,H2,NH3三者共存  
②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③容器内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④容器内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恒温恒容下,2molH2与2molY的单质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单质为1.8mol,H2的转化率为30%;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其它条件相同),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比上述条件下的转化率大(填“大”、“小”或“相同”).
(3)有一种Y元素的液态氢化合物乙,1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是“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时使用的高能燃料之一.已知:12.8g 液态乙完全燃烧生成Y2和液态H2O时放出热量248.5kJ.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g)+O2(l)?N2(g)+2H2O(l)△H=-621.25 kJ•mol-1
(4)燃煤过程产生的WZ2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为了减少它对环境的污染,往往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CO3+O2+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2CO2

分析 短周期中相邻元素X、Y、Z、W,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同周期且相邻,X、Y、Z三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1,可推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Z与W同族,则W为S元素.
(1)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
(2)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①反应开始后容器内N2、H2、NH3三者共存;
②恒温恒容下,而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容器内压强减小,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③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
④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总物质的量减小,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
达到平衡时,N2的单质为1.8mol,则参加反应的N2为2mol-1.8mol=0.2mol,由方程式开始参加反应的H2为0.2mol×3=0.6mol,进而计算氢气转化率;
恒温恒容,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压强减小,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其它条件相同),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与原平衡相比反应正向移动;
(3)一种Y元素的液态氢化合物乙,1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则乙为N2H4,发生反应:N2H4+O2?N2+2H2O,计算1molN2H4反应放出的热量,证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反应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氧气应为液态;
(4)整个可以认为: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即二氧化硫与碳酸钙、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与二氧化碳.

解答 解:短周期中相邻元素X、Y、Z、W,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同周期且相邻,X、Y、Z三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1,可推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Z与W同族,则W为S元素.
(1)W为S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VIA族,O、S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VIA族;O、S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2)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①反应开始后容器内N2、H2、NH3三者共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错误;
②恒温恒容下,而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容器内压强减小,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③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故错误;
④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总物质的量减小,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正确;
达到平衡时,N2的单质为1.8mol,则参加反应的N2为2mol-1.8mol=0.2mol,由方程式开始参加反应的H2为0.2mol×3=0.6mol,氢气转化率为$\frac{0.6mol}{2mol}$×100%=30%;
恒温恒容,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压强减小,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其它条件相同),等效为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与原平衡相比反应正向移动,则转化率增大,
故答案为:②④;30%;大;
(3)一种Y元素的液态氢化合物乙,1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则乙为N2H4,12.8g 液态N2H4完全燃烧生成N2和液态H2O时放出热量248.5kJ,则1molN2H4(g)燃烧放出的热量=248.5kJ×$\frac{1mol×32g/mol}{12.8g}$=621.25kJ/mol,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l)?N2(g)+2H2O(l)△H=-621.25 kJ•mol-1
故答案为:N2H4(g)+O2(l)?N2(g)+2H2O(l)△H=-621.25 kJ•mol-1
(4)整个可以认为: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即二氧化硫与碳酸钙、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aCO3+O2+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2CO2
故答案为:2CaCO3+O2+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2CO2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涉及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3)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氧气聚集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实验室用63%的浓HNO3 (其密度为1.4g/mL)配制240mL 0.50mol/L稀HNO3,若实验仪器有:A.10mL量筒   B.50mL量筒    C.托盘天平   D.玻璃棒  E.100mL容量瓶  F.250mL容量瓶   G.500mL容量瓶   H.胶头滴管   I.200mL烧杯.
(1)此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0mol/L
(2)应量取63%的浓硝酸8.9mL,应选用A.(填仪器的字母编号)
(3)实验时还需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 D、I、25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4)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稀硝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①③.
①量取浓硝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
④定容时不小心有少量蒸馏水滴到瓶外
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5)容量瓶是一种颈部细长的梨形瓶,由于其颈部细长,所以在向容量瓶中移入液体时,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有人建议将容量瓶的瓶颈改粗,对该建议的正确评价是B
A.可以按此建议改进,便于使用容量瓶
B.不能按此建议改进,因为会降低容量瓶的精确度
C.不必加粗瓶颈,因为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液体倒出瓶外,不会对溶液的浓度产生太大影响
(6)取所配制的稀硝酸100mL,与一定质量的铜充分反应,铜全部溶解后,生成NO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24L,若反应后溶液中的H+浓度为0.1mol/L(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00mL),则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0.96g.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