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氯与水反应的热效应及所得溶液氯元素含量,查阅大量资料并做下列实验探究验证
实验Ⅰ:在通风橱内向装有80mL蒸馏水的锥形瓶瓶口塞上棉花团中鼓入氯气,至溶液中pH没有明显变化停止通入氯气,使用数据采集器,测定在此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及pH变化,具体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Ⅱ:对20mL饱和氯水加热,测出c(Cl—)、pH及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
实验Ⅲ:采用莫尔法测定氯水中氯元素的含量。此法是以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确移取25.00ml氯水试样3份,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25.00ml水;
②向试样中加入足量的溶液;
③除去过量的,冷却;
④调整溶液的pH,再加入 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砖红色]
⑤重复上述实验,测得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mL
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在295K、100Kpa时,在1L水中可溶解0.09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估算该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
(2)根据实验Ⅰ测定结果判断氯气与水的反应是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
(2)分析实验Ⅱ图,小组同学推测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反应造成的,下列叙述合理的是______
A.升温,氯气挥发导致c(Cl—)减小
B.对于和的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c(Cl—)减小,pH减小
C.升温,促进次氯酸分解2HClO2HCl+O2↑
D.升温,可能发生3HClO2HCl+HClO3(强酸) ,使得pH减小
(4)实验Ⅲ步骤3中加足量的溶液,目的是______
(5)用标准溶液滴定氯离子达到化学计量点时,,若此时要求不生成沉淀,则最大不能超过______已知:,
(6)计算实验Ⅲ氯水中氯元素的含量,列出算式:______
【答案】 放热反应 随氯气通入,溶液温度升高 ACD 足量的过氧化氢可将氯气完全还原为氯离子
【解析】
(1)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1L水中可溶解氯气,氯气浓度近似为,则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则平衡常数,故答案为:;;
(2)由图可知,随氯气通入,发生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随氯气通入,溶液温度升高;
(3)A.升高温度、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则导致减小,故A正确;
B.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而pH增大,故B错误;
C.HCl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升温,促进次氯酸分解,故C正确;
D.升温,可能发生强酸,酸性增强,则pH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
(4)实验Ⅲ步骤3中加足量的溶液,目的是足量的过氧化氢可将氯气完全还原为氯离子,故答案为:足量的过氧化氢可将氯气完全还原为氯离子;
(5)用标准溶液滴定氯离子达到化学计量点时,,不生成沉淀,则,故答案为:;
(6)由可知,实验Ⅲ氯水中氯元素的含量为,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