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欲提纯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固体,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请根据操作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在加热时应选择___盛装混合物(填仪器名称)。
(2)进行操作②后,判断SO42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__。
(3)操作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操作④的目的是___。
(5)实验室进行操作⑤的具体步骤是___。
(6)某同学欲用制得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L0.2molL1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NaCl溶液时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
②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请填序号)。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C.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D.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
【答案】坩埚 静置,往上层清液中维续滴加BaCl2溶液,若不出现浑浊,则SO42-已沉淀完全 BaCl2+Na2CO3=BaCO3↓+2NaCl 除去溶解在溶液中过量的HCl和CO2 将溶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热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胶头滴管 100mL容量瓶 CD
【解析】
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固体,由流程可知,①中发生加热条件下分解反应,分解后的固体溶于水后,与氯化钡反应除去硫酸根离子,再利用碳酸钠除去过量的钡离子,过滤后滤液中含NaCl、碳酸钠,加盐酸除去碳酸钠后溶质为NaCl,蒸发得到纯净的NaCl,以此解答该题。
(1)加热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故答案为:坩埚;
(2)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已全部沉淀,判断方法为取操作②后的溶液少许于一试管中,静置,往上层清液中维续滴加BaCl2溶液,若不出现浑浊,则SO42已沉淀完全,
故答案为:静置,往上层清液中维续滴加BaCl2溶液,若不出现浑浊,则SO42已沉淀完全;
(3)操作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4)加热煮沸,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过量的HCl和CO2,故答案为:除去溶解在溶液中过量的HCl和CO2;
(5)由氯化钠溶液得到固体氯化钠,可将溶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热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故答案为:将溶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热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6)①实验室配制100mL0.2mol·L1的氯化钠溶液,应选择100mL的容量瓶,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②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体积偏小,则浓度偏大,故A错误;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实验无影响,故B错误;
C、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浓度偏小,故C正确;
D、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导致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题目】实验室用CH3CH2OH分两步制备1,2-二溴乙烷现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物质名称 |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 ℃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引发反应 b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c 防止乙醇挥发 d加快反应速率
(2)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___(填字母),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 装置D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_____(填“上”或“下”)层。
(5)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