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已知A、B、C、D、E、F、G、H八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其中只有D、E是金属元素且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E的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途最广泛的金属.A、B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和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且A、B、C能形成离子化合物.G是B是同周期相邻元素且G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数与其周期序数相等,B与H位于同一主族,D、H、F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F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p电子数是s电子数的两倍.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以下问题:
(1)E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金属E形成的晶体,堆积模型是体心立方堆积方式,则配位数为:8.
(2)B、C、D、H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P>Al.
(3)A、C、G可形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一元羧酸分子,该分子中存在的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4:1;
(4)由C、F形成的酸根离子FC32-的VSEPR模型名称是:正四面体,该离子中,F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sp3;由A、C、F与钠四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3:1:1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其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HSO3-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向该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5HSO3-+2MnO4-=5SO42-+2Mn2++3H2O.

分析 A、B、C、D、E、F、G、H八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个周期,其中只有D、E是金属元素,且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E的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则D为Al,E为Fe;D、H、F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位于第三周期,F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p电子数是s电子数的两倍,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故F为S元素;A、B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和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且A、B、C能形成离子化合物,该离子化合物应是NH4NO3,C为O元素,B与H位于同一主族,则B为N元素,A为H元素,可推知H为P元素;G是B是同周期相邻元素且G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数与其周期序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故G为碳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F、G、H八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个周期,其中只有D、E是金属元素,且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E的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则D为Al,E为Fe;D、H、F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位于第三周期,F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p电子数是s电子数的两倍,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故F为S元素;A、B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和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且A、B、C能形成离子化合物,该离子化合物应是NH4NO3,C为O元素,B与H位于同一主族,则B为N元素,A为H元素,可推知H为P元素;G是B是同周期相邻元素且G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数与其周期序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故G为碳元素.
(1)E为Fe,Fe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Fe是体心立方密堆积,配位数为8,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64s2;8;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由于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较稳定,所以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而O元素非金属性远强于P,故O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P,则第一电离能:N>O>P>Al,故答案为:N>O>P>Al;
(3)H、O、C可形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一元羧酸分子,该羧酸为CH2=CHCOOH,分子中含有8个σ键和2个π键,二者比值为4:1,故答案为:4:1;
(4)由C、F形成的酸根离子SO32-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frac{6+2-2×3}{2}$=4,VSEPR模型名称是:正四面体,该离子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sp3
由H、O、S与钠四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l:3:1:1组成一种化合物为NaHSO3,其水溶液呈酸性,说明HSO3-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向该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5HSO3-+2MnO4-=5SO42-+2Mn2++3H2O,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sp3;HSO3-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H++5HSO3-+2MnO4-=5SO42-+2Mn2++3H2O.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综合应用,题目比较综合,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