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
B. |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在同一高度处 | |
C. | 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需加少量蒸馏水再趁热过滤 | |
D. | 除去混在苯中的苯酚时,可先加入饱和浓溴水,振荡后静置,再过滤 |
分析 A.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根据蒸馏的原理来确定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C.温度高时苯甲酸的溶解度大,应减少苯甲酸的损耗;
D.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可溶于苯的三溴苯酚.
解答 解: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为防止液体污染,故A正确;
B.蒸馏的原理:通过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所以温度计水银球要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故B正确;
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趁热过滤,减少苯甲酸的损耗,故C正确;
D.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溶于苯中,引入新杂质,不能得到纯净的苯,应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且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a、b、c、d、e分别为MgC12、KHSO4、KOH、NaHCO3、A1C1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
①a能与其它4种溶液反应,且a与c、e反应时有明显现象;
②b与d反应只产生气泡;
③e只能与a反应;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①a能与其它4种溶液反应,且a与c、e反应时有明显现象;
②b与d反应只产生气泡;
③e只能与a反应;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 | a一定是KOH | B. | c一定是A1C13 | C. | e一定是MgC12 | D. | b一定是KHSO4 |
1.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10 mL0.1 mol•L-1Na2CO3溶液逐滴滴加到10 mlL0.1 mol•L-1盐酸中,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Na+)>c(Cl-)>c(HCO3-)>c(CO32-) | |
B. |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F溶液和CH3COONa溶液相比较,两者离子的总浓度相等 | |
C. | 向0.1mol•L-1的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不褪色,说明FeCl3只有氧化性,无法被氧化剂氧化 | |
D. | 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AgNO3浓溶液,可观察到大量淡黄色沉淀与少量白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Br) |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1mol•L-1的Na2CO3溶液中所含钠离子总数为2NA | |
B. | 标准状况下,22.4L NO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的NO2分子数为NA | |
C. | 常温下,1mol SiC中含有Si-C键的数目为4NA | |
D. | 常温常压下,33.6L 氯气与足量的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
15.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下:
(1)工业生产时,制取氢气的一个反应为:CO+H2O(g)?CO2+H2.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和0.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填计算结果).若保持温度不变,增加水蒸气的浓度,则K将不变(填“增大”、“减小”、“不变”)
(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由此可推知,表中T1<300℃(填“>”、“<”或“=”).
(3)在上述流程图中,氧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4)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N2+6H2O.科学家利用此原理,设计成氨气-氧气燃料电池,则通入氨气的电极是负极(填“正极”或“负极”);碱性条件下,该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1)工业生产时,制取氢气的一个反应为:CO+H2O(g)?CO2+H2.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和0.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填计算结果).若保持温度不变,增加水蒸气的浓度,则K将不变(填“增大”、“减小”、“不变”)
(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由此可推知,表中T1<300℃(填“>”、“<”或“=”).
T/℃ | T1 | 300 | T2 |
K | 1.00×107 | 2.45×105 | 1.88×103 |
(4)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N2+6H2O.科学家利用此原理,设计成氨气-氧气燃料电池,则通入氨气的电极是负极(填“正极”或“负极”);碱性条件下,该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1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 | 装置①依据褪色快慢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B. | 装置②证明CH3CH2O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 | |
C. | 装置③观察红纸褪色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 |
D. | 打开装置④中的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可观察到红色的喷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