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工业上以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其中重要的一步是催化氧化:2SO2(g)+O2(g)$?_{△}^{催化剂}$2SO3(g)△H=-92.3KJ/mol
将一定量的SO2和空气放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SO{\;}_{3}){\;}^{2}}{c(SO{\;}_{2}){\;}^{2}c(O{\;}_{2})}$;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BC.
A.SO2、O2、SO3浓度之比为2:1:2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SO2和一定量O2,当放出393.2kJ热量时,a的数值为C.
A. 4 B.<4 C.>4 D.无法判断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CD
A.升高温度 B.增大容器的体积C.向装置中再充入O2 D.及时分离出SO3
E.向装置中再充入一些SO2 F.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分析 (1)根据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浓度幂之积计算;
(2)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3)根据2SO2(g)+O2(g)$?_{△}^{催化剂}$2SO3(g)△H=-92.3KJ/mol,说明2mol二氧化硫与1mol氧气完全反应到底放出的热量为92.3KJ,所以当放出393.2kJ热量时,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硫为$\frac{393.2kJ}{92.3KJ}$×2mol=8.52mol,又可逆反应不能反应到底,所以a>8.52mol,据此分析;
(4)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欲提高SO2的转化率,则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分析;
解答 解:(1)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浓度幂之积,则K=$\frac{c(SO{\;}_{3}){\;}^{2}}{c(SO{\;}_{2}){\;}^{2}c(O{\;}_{2})}$,故答案为:$\frac{c(SO{\;}_{3}){\;}^{2}}{c(SO{\;}_{2}){\;}^{2}c(O{\;}_{2})}$;
(2)A.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SO2、O2、SO3浓度之比不一定为2:1:2,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B.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C.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当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都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二者都按1:1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E.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故选BC;
(3)根据2SO2(g)+O2(g)$?_{△}^{催化剂}$2SO3(g)△H=-92.3KJ/mol,说明2mol二氧化硫与1mol氧气完全反应到底放出的热量为92.3KJ,所以当放出393.2kJ热量时,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硫为$\frac{393.2kJ}{92.3KJ}$×2mol=8.52mol,又可逆反应不能反应到底,所以a>8.52mol,故选:C;
(4)A.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了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错误;
B.增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了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错误;
C.向装置中再充入O2,氧气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正确;
D.及时分离出SO3,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正确;
E.向装置中再充入一些SO2,虽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仍然降低,故错误;
F.改变反应的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所以不能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错误;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平衡状态的判断、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知识点,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之和不相等的可逆反应来说,可从浓度、温度、颜色、压强、百分含量等角度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A.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W | |
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 |
C. | 原子半径:Y<Z | |
D. | Y最高价氧化物能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 |
(1)下面给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 Al | B | Be | C | Cl | F | Li |
电负性 | 1.61 | 2.04 | 1.57 | 2.55 | 3.16 | 3.98 | 0.98 |
元素 | Mg | N | Na | O | P | S | Si |
电负性 | 1.31 | 3.04 | 0.93 | 3.44 | 2.19 | 2.58 | 1.90 |
①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并呈周期性变化,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逐渐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减小.
②预测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关系:Br>I,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6周期ⅠA族 (放射性元素除外).
③习惯上把SrI2作为离子化合物,把BaS作为共价化合物.(电负性Sr=0.95I=2.66Ba=0.89S=2.58)我们把两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用△X表示,用△X的数值范围可判断离子键或共价键,试判断AlBr3中化学键的类型是共价键.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②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
锂 | X | Y | |
失去第1个电子 | 519 | 502 | 580 |
失去第2个电子 | 7296 | 4570 | 1820 |
失去第3个电子 | 11799 | 6920 | 2750 |
失去第4个电子 | 9550 | 11600 |
②表中X Y为第3周期元素,则X为Na,Y为Al.第3周期元素中,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的是Ar.(均填元素符号)
A. | 常温下,同浓度的一元酸HA比HB易电离,则相同浓度的NaA溶液比NaB溶液的pH大 | |
B. | 0.2mol/L,NH4NO3和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NH4+)>c(NO3-)>c(Na+)>c(OH-)>c(H+) | |
C. |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H+)=c(CH3COO-)+c(OH-)+c(CH3COOH) | |
D. | 同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H4Al(SO4)2 ②NH4Cl ③NH3•H2O ④CH3COONH4,其中c(NH4+)由大到小的是:①>②>④>③ |
A. | C23H48、C25H52、C27H56互为同系物 | |
B. | 1molC23H48含共价键70mol | |
C. | C23H48、C25H52、C27H56的碳含量依次减小 | |
D. | C23H48、C25H52、C27H56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
A. | 3种 | B. | 4种 | C. | 5种 | D. | 6种 |
A. | 三氟化氮的电子式 | B. | 水合氢离子电子式: | ||
C. | 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D. | 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_{16}^{34}$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