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3)反应达平衡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的0.9倍;
(4)X的转化率=30%.(转化率为反应掉的物质的量除以原来的物质的量).

分析 根据图象知,随着反应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物质的量增大,说明X、Y是反应物而Z是生成物,
(1)达到平衡状态时,参加反应的△n(X)=(1.0-0.7)mol=0.3mol、△n(Y)=(1.0-0.9)mol=0.1mol、△n(Z)=(0.2-0)mol=0.2mol,同一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X、Y、Z的计量数之比=0.3mol:0.1mol:0.2mol=3:1:2,据此书写方程式;
(2)Z的平均反应速率=$\frac{\frac{△n}{V}}{△t}$;
(3)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
(4)X的转化率=$\frac{转化量}{起始量}$×100%计算.

解答 解:根据图象知,随着反应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物质的量增大,说明X、Y是反应物而Z是生成物,
(1)达到平衡状态时,参加反应的△n(X)=(1.0-0.7)mol=0.3mol、△n(Y)=(1.0-0.9)mol=0.1mol、△n(Z)=(0.2-0)mol=0.2mol,同一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X、Y、Z的计量数之比=0.3mol:0.1mol:0.2mol=3:1:2,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3X+Y?2Z,
故答案为:3X+Y?2Z;
(2)Z的平均反应速率=$\frac{\frac{△n}{V}}{△t}$=$\frac{\frac{0.2}{2}}{2}$=0.05mol/(L.min),故答案为:0.05mol/(L.min);
(3)根据图象知,未反应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1.0+1.0)mol=2.0mol,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物质的量=(0.9+0.7+0.2)mol=1.8mol,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所以平衡状态体系压强是开始时的$\frac{1.8mol}{2.0mol}$=0.9倍,
故答案为:0.9;
(4)X的转化率=$\frac{转化量}{起始量}$×100%=$\frac{1-0.7}{1}$×100%=30%,故答案为:30%.

点评 本题考查图象分析,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及计算能力,明确曲线变化趋势含义、物质的量变化量与其计量数的关系即可解答,难点是(3)题计算,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AgNO3溶液)、C(氯化亚铁溶液)、D(碘化钾淀粉溶液)、E(水)、H(紫色石蕊试液)

(1)A是氯气发生装置,蒸馏烧瓶中盛放MnO2固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B产生白色沉淀;D溶液变蓝
请写出C的化学方程式2FeCl2+Cl2=2FeCl3
(3)在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种产物能使H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另一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G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O+2Cl2═CO2↑+4HCl↑.
(4)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生成的HCl、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剩余的氯气又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又起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
(5)G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氯气产生,此时应该怎样操作关闭Ⅰ处活塞;装置Ⅰ中的现象是Ⅰ处a瓶内液面下降,b中液面上升.
(6)若将E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不但有NaClO还有NaClO3,其物质的量比为1:2,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1:3.
19.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学生甲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①用砂纸摩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
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
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镁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无色气体
④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⑤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验证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滤纸
药品:镁带、钠、铝条、2mol•L-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AlCl3溶液
(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填写序号)
B
A
D
C
E
(4)实验结论: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5)为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学生乙设计了一种不同于学生甲的方法:
学生甲:用2mol•L-1盐酸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盐酸反应的情况
学生乙:用水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水反应的情况
试判断学生乙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原因是常温下镁和铝几乎不和水发生反应,而和酸反应较明显.
6.用二氧化氯(ClO2)、铁酸钠(Na2FeO4摩尔质量为166g•mol-1)等新型净水剂替代传统的净水剂Cl2对淡水进行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新技术.ClO2和Na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分别被还原为Cl-和Fe3+
(1)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那么ClO2、Na2FeO4、Cl2三种消毒杀菌剂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O2>Cl2>Na2FeO4.(填化学式)        
(2)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某学生用如上图所示的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及收集ClO2,其中A为ClO2的发生装置,B为ClO2的凝集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请问:
①A中反应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H2C2O4$\frac{\underline{\;60℃\;}}{\;}$K2CO3+CO2↑+2ClO2↑+H2O.A部分还应添加温度控制(如水浴加热)装置,B部分还应补充什么装置: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
②该装置按①补充完整后,装置A、B、C中还有一处设计明显不合理的是C(填“A、B或C”),理由是器C没有使瓶内外压强相等,气体不能顺利通过.
③C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氯酸钠和亚氯酸钠(NaClO2),发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2OH-=ClO2-+ClO3-+H2O.若实验时需要450mL 4mol/L的NaOH溶液,则在精确配制时,需要称取NaOH的质量是80.0g,所使用的仪器除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必须有500ml容量瓶;烧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