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T |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
X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
Y |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
Z | 气态氢化物与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发生化合反应 |
(2)写出Y元素的硫酸盐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Al2(SO4)3═2Al3++3SO42-;
(3)元素T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ⅤⅡA族;下列表述能比较T与氯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是cd
a.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d.T的气态氢化物比氯化氢稳定.
分析 T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则T为F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最外层最多为8个电子,则X只能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故X为O元素;根据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离子为Al3+,则Y为Al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发生化合反应,则Z为N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T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则T为F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最外层最多为8个电子,则X只能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故X为O元素;根据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离子为Al3+,则Y为Al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发生化合反应,则Z为N元素,
(1)X为O元素,氧离子的核电荷数为8、核外电子总数为10,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Z为N元素,其单质为氮气,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Y元素的硫酸盐为硫酸铝,硫酸铝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
故答案为:Al2(SO4)3═2Al3++3SO42;
(3)T为F元素,F的原子序数为9,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ⅤⅡA族;F的非金属性比Cl元素强,可根据得电子能力判断,氯与F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说明F易得到电子,则说明F的非金属性强;还可以根据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而不能根据颜色、水溶性判断;由于氟气与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反应,所以不会在溶液中置换出氯气,据此无法判断F和Cl的非金属性,故cd正确,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ⅤⅡA族;cd.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正确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1)测定0.5mol•L-1盐酸与CaCO3固体的反应速率.
方案1:通过测定生成CO2的体积(或质量)和反应时间计算反应速率;
方案2:通过测定消耗CaCO3固体的质量和反应时间计算反应速率;
(2)探究固体表面积或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用品:0.5mol•L-1盐酸、块状CaCO3、粉末状CaCO3、蒸馏水、量筒、秒表
①设计实验:在固体表面积或反应物浓度不同的条件下,通过如图1实验装置测定生成等质量CO2所需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内生成的CO2的质量)来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②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写出所选试剂的状态及体积,需测定的物理量数据可用字母表示).
V(0.5mol•L-1 HCl)/mL | m(CaCO3)/g | CaCO3状态 | V(蒸馏水)/mL | 实验目的 | ||
实验1 | 40.0 | 0.8 | ①实验1和2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1和3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实验2 | 40.0 | 0.8 | ||||
实验3 | 60.0 | 0.8 |
A. |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Q1 kJ•mol-1 | |
B. | $\frac{1}{2}$H2SO4(浓)+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Q2 kJ•mol-1 | |
C. | HNO3(aq)+NaOH(aq)═NaNO3(aq)+H2O(l);△H=-Q3 kJ•mol-1 | |
D. | $\frac{1}{3}$H3PO4(aq)+$\frac{1}{2}$Ba(OH)2(aq)═$\frac{1}{6}$Ba3(PO4)2(s)+H2O(l);△H=-Q4 kJ•mol-1 |
A. | 溴水中有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 |
B. | 在电解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时,阴极附近溶液的颜色变红 | |
C. | 对CO+NO2=CO2+NO,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 |
D. | 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 |
①Ca(OH)2 ②H2S
③OH- ④Al3+ Al3+ ⑤N2 N$\underset{\stackrel{•}{•}}{•}$ $\underset{\stackrel{•}{•}}{•}$N
⑥CO2 ⑦HClO ⑧Na2O2
A. | ①②③④ | B. | ⑤⑥⑦⑧ | C. | ②③⑤⑥⑦ | D. | ①④⑧ |
A. |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0H30O8 | |
B. | 1mol棉酚最多可与10mol H2加成,与6molNaOH反应 | |
C. |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类物质 | |
D. | 该物质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A. | 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3mol/L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 |
B. |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 |
C. | 在做草酸与高锰酸钾的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可加快溶液褪色速率 | |
D. | 500mL 1mol/L的稀HCl与锌粒反应,将500mL 1mol/L的HCl改为1000mL 1mol/L的盐酸会使反应速率减慢 |
A. | c>d>a>b | B. | a>b>d>c | C. | b>a>d>c | D. | b>a>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