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使反应物充分混合,迅速发生反应,使体系的温度降低.
(3)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列举三条)①反应物未进行快速搅拌、②玻璃片上滴加的水太多、③氢氧化钡晶体已部分失水、④环境温度太高、⑤试剂用量太少、⑥氢氧化钡晶体未研成粉末.
(4)“结冰”现象说明了该反应是吸 热(填“放”或“吸”),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
低(填“高”或“低”);
(5)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用浸有稀硫酸的湿棉花置于多孔塑料板上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 (1)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二者反应生成氨气、水、以及氯化钡;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玻璃棒的搅拌作用是使混合物混合均,让化学反应快速发生;
(3)根据反应是否充分进行分析;
(4)通过玻璃片上结冰现象可以确定反应是吸热的;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5)反应生成氨气会污染空气,用硫酸吸收.

解答 解:(1)氯化铵属于铵盐,能和强碱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氨气、水、以及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复分解;
(2)Ba(OH)2•8H2O晶体和氯化铵晶体之间的反应是固体之间的反应,搅拌可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使反应物充分混合,迅速发生反应,使体系的温度降低;
(3)①反应物未进行快速搅拌;②玻璃片上滴加的水太多;③氢氧化钡晶体已部分失水;④环境温度太高;⑤试剂用量太少;⑥氢氧化钡晶体未研成粉末,可能看不到“结冰”现象,
故答案为:①反应物未进行快速搅拌、②玻璃片上滴加的水太多、③氢氧化钡晶体已部分失水、④环境温度太高、⑤试剂用量太少、⑥氢氧化钡晶体未研成粉末(其他答案合理均正确);
(4)通过玻璃片上结冰现象可以确定温度降低,即反应是吸热的;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答案为:吸;低;
(5)反应生成氨气会污染空气,可以用硫酸吸收,则用浸有稀硫酸的湿棉花置于多孔塑料板上可以吸收反应生成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关系.以Ba(OH)2•8H2O与NH4Cl固体的反应为背景考查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触觉感知,也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B中装的是无水硫酸铜)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Cl2的原理是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图2中c(填字母)
(3)若用含有0.2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氧化剂反应制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浓盐酸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变稀以后,将不再反应,加热时浓盐酸因挥发而损失
(4)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氯气.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该装置中应放入湿润的淀粉KI试纸试剂.
(6)用如图3所示装置,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观察到量筒内形成一段水柱,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①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l;(只写第一步)
③水槽中盛放的液体应为C(填标号);
A.水  B.饱和石灰水  C.饱和食盐水  D.饱和NaHCO3溶液.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