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工业制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的产物是Cl2.如何检验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排气口变蓝.

分析 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排气口变蓝,据此解答.

解答 解: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电解方程式:2NaCl+2H2O $\frac{\underline{\;电解\;}}{\;}$ 2NaOH+H2↑+Cl2↑;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排气口变蓝,
故答案为:2NaCl+2H2O $\frac{\underline{\;电解\;}}{\;}$ 2NaOH+H2↑+Cl2↑; Cl2;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排气口变蓝.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饱和食盐水,明确电解池工作原理,熟悉氯气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 cl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 mL NaOH溶液.

氨的测定装置(已省略加热和夹持装置)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红).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frac{({C}_{1}{V}_{1}-{C}_{2}{V}_{2})×1{0}^{-3}mol×17g/mol}{wg}$×100%.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偏低(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1,c(CrO42-)为2.8×10-3mol•L-1.已知: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3,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都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10.中学化学实验,淡黄色的pH试纸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在 25℃,若溶液的pH=7,试纸不变色;若pH<7,试纸变红色;若pH>7,试纸变蓝色.而要精确测定溶液的pH,需用pH计.pH计主要通过测定溶液中H+浓度来测定溶液的pH.
(1)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OH-△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呈中性,选择的方法是C(字母).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Cu(OH)2固体
C.加热水至100℃[其中c(H+)=1×10-6 mol•L-1]
D.在水中加入H2SO4溶液
(2)现欲测定100℃沸水的pH及酸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淡黄色,若用pH计测定,则pH<7 (填“>”“<”或“=”),溶液呈中性(填“酸”“碱”或“中”).
(3)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K+Na+NH4+SO42-NO3-Cl-
$\frac{浓度}{(mol•{L}^{_1})}$4×10-66×10-62×10-54×10-53×10-5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的酸碱性为酸性,试样的pH=4.
(4)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NO的含量增大.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计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H>0△S<0,则在任何温度下△G>0,不可能自发进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