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25℃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使其浓度为0.1mol/L,则此时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是1×10-13mol/L.分析 氢氧化钠为强碱,其浓度为0.1mol/L,则氢氧根的浓度为0.1mol/L,依据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氢离子浓度,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0.1mol/L的NaOH,c(OH-)=0.1mol/L,c(H+)=$\frac{1×1{0}^{-14}}{0.1}$=c(OH-)水=1×10-13,故答案为:1×10-1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的电离,明确强碱溶液中氢离子来源于水的电离以及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是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
溶解度/(g/100g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MnO2+H++e-=MnOOH,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2+Zn+2H+=2MnOOH+Zn2+.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消耗锌0.05g.(已经F=96500C/mol)
(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两者可以通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碳粉和MnOOH,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是空气中加热,其原理是碳粉转变为二氧化碳,MnOOH氧化为二氧化锰.
(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作ZnSO4•7H2O的过程中,需除去铁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入稀H2SO4和H2O2,溶解,铁变为Fe3+加碱调节pH为2.7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pH为6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1).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的后果是Zn2+和Fe2+分离不开,原因是Zn(OH)2、Fe(OH)2的Ksp相近.
溶解度/(g/100g水)
温度/℃ 化合物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NH4Cl | 29.3 | 37.2 | 45.8 | 55.3 | 65.6 | 77.3 |
ZnCl2 | 343 | 395 | 452 | 488 | 541 | 614 |
化合物 | Zn(OH)2 | Fe(OH)2 | Fe(OH)3 |
Ksp近似值 | 10-17 | 10-17 | 10-39 |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MnO2+H++e-=MnOOH,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2+Zn+2H+=2MnOOH+Zn2+.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消耗锌0.05g.(已经F=96500C/mol)
(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两者可以通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碳粉和MnOOH,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是空气中加热,其原理是碳粉转变为二氧化碳,MnOOH氧化为二氧化锰.
(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作ZnSO4•7H2O的过程中,需除去铁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入稀H2SO4和H2O2,溶解,铁变为Fe3+加碱调节pH为2.7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pH为6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1).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的后果是Zn2+和Fe2+分离不开,原因是Zn(OH)2、Fe(OH)2的Ksp相近.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些活泼金属,如铝可作还原剂法的还原剂 | |
B. | 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来冶炼金属钠 | |
C. | 可用焦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的方法来冶炼铝 | |
D. | 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
12.某强酸溶液的PH=a,某强碱溶液的PH=b,已知a+b=12,酸碱混合后溶液的PH=7,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的体积V(碱)的正确关系为( )
A. | V(酸)=102 V(碱) | B. | V(碱)=102 V(酸) | C. | V(酸)=2 V(碱) | D. | V(碱)=2 V(酸) |
19.将 0.06mol•L-1H2SO4溶液与0.10mol•L-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为( )
A. | 1.7 | B. | 2.0 | C. | 12.0 | D. | 12.3 |
14.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SO2+2H2O+2NO3-=2NO+4H++3SO42-.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小于(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 无现象 | 假设一成立 |
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 生成白色沉淀 |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SO2+2H2O+2NO3-=2NO+4H++3SO42-.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