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日本地震之后的核危机,导致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食盐抢购风潮.食盐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
(1)按原料来源分类,可将食盐分为海盐、湖盐和井矿盐.海水晒盐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的蒸发(填一种实验操作的名称)原理相似,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氯碱工业是对食盐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基础.
①电解食盐水之前需要对食盐进行精制.为有效除去工业食盐中的Ca2+、Mg2+、S,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bc.
a.先加NaOH,然后加Na2CO3,最后加钡试剂
b.先加NaOH,然后加钡试剂,最后加Na2CO3
c.先加钡试剂,然后加NaOH,最后加Na2CO3
②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阻止气体分子和某些离子通过,防止H2和Cl2混合发生爆炸,并能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③氯碱工业的选址比较特殊,通常不会单独建氯碱化工厂,而是与农药厂、有机化工厂、制药厂、盐酸厂等建在一起,请分析这种建厂方式的原因:氯气和氢气作为气体,运输和贮藏困难相当大,运输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侯氏制碱法生产工艺中要用到大量食盐.侯氏制碱法原理与索尔维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在析出碳酸氢钠后的母液中继续加入食盐,通入氨气,使氯化铵析出,从而得到了两种物质:碳酸钠和氯化铵.该循环工艺流程如下:

①气体B的分子式为NH3.向饱和食盐水中应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填气体名称)才能得到物质D.
②上述生产过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B、F、A、D(填物质编号).

分析 (1)根据“海水晒盐”原理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氯化钠析出的过程来回答;晒盐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①有效除去工业食盐中的Ca2+、Mg2+、SO42-,选NaOH除去镁离子,选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选碳酸钠除去钡离子、钙离子,则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最后加适量盐酸;
②阳离子交换膜只能阳离子通过,阴离子和气体不能通过;
③氢气和氯气的状态都是气态,运输不方便,且容易发生爆炸现象;
(3)产品E和F为碳酸钠和氯化铵,物质E煅烧后得到E,则D为碳酸氢钠,E为碳酸钠;故F为氯化铵;根据“在析出碳酸氢钠后的母液中继续加入食盐,通入氨气,使氯化铵析出”可知,固体A为NaCl、B为NH3;加入气体C碳化,则气体C为二氧化碳,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1)蒸发是升高温度让一种物质挥发出来,而剩余另一物质的方法,类似“海水晒盐”原理;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蒸发;物理;   
(2)①有效除去工业食盐中的Ca2+、Mg2+、SO42-,选NaOH除去镁离子,选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选碳酸钠除去钡离子、钙离子,则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最后加适量盐酸,则合理的顺序为先加NaOH,后加BaCl2,再加Na2CO3或先加BaCl2,后加NaOH,再加Na2CO3,属于bc正确,
故答案为:bc;
②阳离子交换膜只能阳离子通过,阴离子和气体不能通过,用石墨作电解电解饱和氯化钠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而进入阴极,如果氯气进入阴极易和氢气混合产生爆炸,且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而导致制取的氢氧化钠不纯,
故答案为:阻止气体分子和某些离子通过,防止H2和Cl2混合发生爆炸,并能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③由于氯气和氢气作为气体,运输和贮藏困难相当大,且运输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氯碱工业的选址通常与农药厂、有机化工厂、制药厂、盐酸厂等建在一起,
故答案为:氯气和氢气作为气体,运输和贮藏困难相当大,运输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产品E和F为碳酸钠和氯化铵,物质E煅烧后得到E,则D为碳酸氢钠,E为碳酸钠;故F为氯化铵;根据“在析出碳酸氢钠后的母液中继续加入食盐,通入氨气,使氯化铵析出”可知,固体A为NaCl、B为NH3;加入气体C碳化,则气体C为二氧化碳,
①根据分析可知,气体B为NH3;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通入NH3使溶液呈碱性,增大CO2的溶解度,才能产生足够多的HCO3-,以确保得到NaHCO3沉淀,所以应该先通氨气后通入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NH3; 氨气;二氧化碳;
②根据制备流程可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A氯化钠、B氨气、C二氧化碳、D碳酸氢钠和F氯化铵,故答案为:A;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碱工业、物质制备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制备流程及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侯氏制碱法原理,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水煤气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C(s)+H2O(g)?CO (g)+H2 (g)△H=+131.3kJ•mol-1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2)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H2O(g)的量,则C(s)的物质的量减小(增大、减小、不变).
(3)下列说法一定能判断如上反应达平衡的是BD
A.消耗1mol H2O(g)同时生成1mol H2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C.H2O(g)、CO (g)、H2 (g)三种气体的浓度比为1:1:1
D.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4)上述反应在t0时刻达到平衡,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后正反应速率(ν)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填出对应的编号.                                           
①缩小容器体积b;
②降低温度f;
(5)一定温度下,三个容器中均进行着上述反应,各容器中炭足量,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①②相应的空格.
容器编号c(H2O)/mol•L-1c(CO)/mol•L-1c(H2)/mol•L-1ν、ν比较
I0.060.600.10ν
0.120.20①0.6ν
0.100.200.40②ν>ν
(6 )如图2是利用氢氧燃料作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200ml 1mol/L食盐水,电解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L(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不变).
①电解后溶液的pH=14(忽略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②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3.36 L.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