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高分子化合物M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反应①的试剂和条件为_______,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①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反应的⑥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D为酯类,2D → E + C2H5OH,F中含有醇羟基,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E______ 、F_______。
(6)反应①~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
【答案】羰基 浓硝酸/浓硫酸、加热 +HNO3 +H2O ①③
【解析】
根据C的结构简式和反应条件Fe/HCl可知,B到C是硝基还原成氨基,推出B的结构简式,根据B可知A在浓硝酸和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由此推测出A;根据产物M()逆推,可知单体G为,因为F中含有醇羟基,可知是F发生醇消去反应生成G,再联系C()的结构,可知F为,根据F()和C()逆推出E(),因为2D → E + C2H5OH,可知两分子D发生取代反应:2CH3COOC2H5 → + C2H5OH,可知D为CH3COOC2H5。
(1)由以上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羰基;
(2)反应①为+HNO3 +H2O,因此试剂和条件为浓硝酸/浓硫酸、加热,的结构简式为;
(3)反应①为+HNO3 +H2O;
(4)根据产物M()逆推,可知单体G为,反应⑥为:n;
(5)由上面分析可知:2CH3COOC2H5 → + C2H5OH,E为,F为;
(6)反应①为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②为硝基还原为氨基,属于还原反应,反应③为乙酸乙酯发生分子间取代反应,④属于加成反应⑤属于消去反应⑥属于加聚反应,因此反应①~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①③。
【题目】某学习小组欲根据侯德榜制碱的原理制备少量纯碱。下列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和相关解释或说明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步骤 | 制备NH3 | 制备NaHCO3 | 分离NaHCO3 | 煅烧NaHCO3 |
实验装置 | ||||
解释或说明 | 试剂X可选择NH4Cl | 从a口通入足量NH3,再从b口通入足量CO2,可增大产品的产率 | 该装置可用于分 离NaHCO3 | 无水CuSO4的作用是检验NaHCO3是否完全分解 |
A.AB.BC.CD.D
【题目】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少量KSCN溶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原溶液中含有Fe2+ |
B | 将变黑的银器放入装满食盐水的铝盆中,二者直接接触 | 银器恢复往日光泽 | 2Al+3Ag2S+6H2O=6Ag+2Al(OH)3+3H2S↑ |
C | 向铬酸钾溶液中加入硫酸[已知:Cr2O72- (橙色)+H2O2CrO42- (黄色)+2H+] | 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 Cr2O72-转变为CrO42- |
D | 将石蜡油气化后,使气体流经碎瓷片,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溶液紫红色褪去 | 碎瓷片的主要作用是使石蜡油受热均匀 |
A.AB.BC.CD.D
【题目】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
(2)25℃,该同学设计三个实验探究影响锌粉(足量)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体积/mL | ||
1.0mol·L-1硫酸溶液 | 饱和CuSO4溶液 | 水 | |
I | 30.0 | 1.0 | 9.0 |
II | 20.0 | 1.0 | Vx |
III | 30.0 | 3.0 | 7.0 |
①本实验待测数据可以是____。
②利用实验I和实验I来探究硫酸浓度对锌粉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Vx=__,理由是__。
③实验I和实验III的目的是__。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实验I反应放出的氢气(气体体积已折合成标准状况),实验记录如表(累计值):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氢气体积/mL | 60 | 140 | 252 | 420 | 510 | 540 |
①反应速率最大时间段是__min(填“0~1”、“1~2”、“2~3”、“3~4”、“4~5”或“5~6”下同),原因是____。
②反应速率最小时段是__min,原因是___。
③第2~3min时间段以稀硫酸的浓度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是v(H2SO4)=___。
(4)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在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
A.KNO3溶液 B.蒸馏水 C.Na2SO4溶液 D.Na2CO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