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陈述I | 陈述II |
A | Fe2(SO4)3可以做净水剂 | Fe 3+水解成胶体可吸附水中的细小悬浮物 |
B |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无明显现象 | 弱酸不能制强酸 |
C | Cl2能使湿润的布条褪色 | Cl2具有漂白性 |
D | 电解NaCl溶液制备金属钠 | NaCl是离子化合物 |
A
解析试题分析:硫酸铁是强酸弱碱盐,所含铁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将水中的细小悬浮物除去,因此硫酸铁可做净水剂,则陈述I、II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故A正确;硝酸钡是硝酸盐,硝酸盐溶液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气体具有还原性,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强制弱原理,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足量SO2,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氧化氮气体等,即Ba(NO3)2+ 3SO2+2H2O=BaSO4↓+2NO↑+2H2SO4,则陈述I、II均错,故B错;氯气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作者,能使布条褪色,虽然氯气也具有强氧化性,氮它没有漂白作用,则陈述I正确、II错,故C错;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制备金属钠,因为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解氯化钠溶液不可能制备金属钠,因为溶液氢离子比钠离子容易得到电子,氢离子优先被还原为氢气,则陈述I错、陈述II正确,故D错。
考点:考查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涉及铁离子的水解性及其应用、硝酸盐的氧化性及应用、二氧化硫气体的还原性及其应用、氯气的强氧化性及其应用、次氯酸的漂白作用、金属钠的制备原理、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原理等。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右下图为与水相关的部分转化关系(水作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列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右图所示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
B.比较镁、铁与水的反应条件,可知铁的金属性比镁弱 |
C.工业上常用NO2与水的反应原理制取硝酸 |
D.实验室中可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2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紫色褪去 | SO2具有漂白性 |
B | 把浓硫酸滴到pH试纸上 | 试纸变红 | 浓硫酸具有酸性 |
C |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 红棕色变浅 | 反应2NO2![]() |
D | 向AgCl沉淀中滴加KI溶液 | 白色沉淀变为黄色 | 溶度积:AgI比AgCl更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往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可制得Fe(OH)3胶体 |
B.CO2溶于水中,只存在平衡:CO2+H2O![]() |
C.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铁比纯铁更耐腐蚀 |
D.实验室可用浓H2SO4制备HCl,这是因为H2SO4的酸性比HCl强 |
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试剂和操作”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试剂和操作 | 现象 |
A | 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 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
B | 向新生成的AgC1浊液中滴入KI溶液,振荡 | 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 |
C | 向Ca(C1O)2溶液中先通入CO2,再加入少量品红溶液 | 溶液先变浑浊,通入CO2后品红的红色不褪去 |
D | 向BaC12溶液中先通入SO2,再通入过量NO2 | 先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
向100mL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加热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转移1.8mol电子 | B.H2SO4只作氧化剂 |
C.若不加热应生成H2 | D.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少于57.6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