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元素 | Mn | Fe | |
电离能 KJ/mol | I1 | 717 | 759 |
I2 | 1509 | 1561 | |
I3 | 3248 | 2957 |
(1)Mn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经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或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
(2)F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而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①与Fe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都具备的结构特点是有孤对电子;
②六氰合亚铁离子[Fe(CN)6]4-中的配体CN-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写出一种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N≡N;
(3)三氯化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282℃,沸点315℃,在300℃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据此判断三氯化铁晶体为分子晶体;
(4)金属铁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所示.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为1:2.
(5)假设体心立方晶胞的铁原子半径为r,晶胞的边长为a,则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是68%.
分析 (1)Mn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K、L、M、L电子层上电子数分别是2、8、13、2;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上最稳定;
(2)①含有空轨道和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易形成配位键,铁原子含有空轨道;
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原子杂化方式;
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
(3)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
(4)体心立方晶胞中Fe原子个数=1+8×$\frac{1}{8}$=2,面心立方晶胞中Fe原子个数=6×$\frac{1}{2}$+8×$\frac{1}{8}$=4;
(5)该晶胞中总铁原子体积=2×$\frac{4}{3}$πr3,晶胞边长a=$\sqrt{\frac{16}{3}}$r,体心立方晶胞中晶体体积a3=($\sqrt{\frac{16}{3}}$r)3,
晶胞空间利用率=$\frac{铁原子总体积}{晶胞体积}×100%$.
解答 解:(1)Mn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K、L、M、L电子层上电子数分别是2、8、13、2,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上最稳定,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经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或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
故答案为:;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经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或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
(2)①含有空轨道和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易形成配位键,铁原子含有空轨道,所以配原子或配离子应该有孤对电子,故答案为:有孤对电子;
②配体CN-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C原子采用sp杂化;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所以与配体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氮气,其结构式为N≡N,故答案为:sp;N≡N;
(3)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该物质的熔沸点较低,所以为分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晶体;
(4)体心立方晶胞中Fe原子个数=1+8×$\frac{1}{8}$=2,面心立方晶胞中Fe原子个数=6×$\frac{1}{2}$+8×$\frac{1}{8}$=4,所以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胞中Fe原子个数之比=2:4=1:2,故答案为:1:2;
(5)该晶胞中总铁原子体积=2×$\frac{4}{3}$πr3,晶胞边长a=$\sqrt{\frac{16}{3}}$r,体心立方晶胞中晶体体积a3=($\sqrt{\frac{16}{3}}$r)3,
晶胞空间利用率=$\frac{铁原子总体积}{晶胞体积}×100%$=$\frac{2×\frac{4}{3}×π×{r}^{3}}{(\sqrt{\frac{16}{3}}r)^{3}}$×100%=68%,
故答案为:68%.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晶胞计算、原子杂化方式判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点,难点是晶胞计算,注意体心立方中体对角线上三个原子紧贴、面心立方晶胞中同一面上对角线上三个原子紧贴,为易错点.
A. | 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 B. | t1~t2,X2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 | ||
C. | t2~t3,反应不再发生 | D. | 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
A. | 棉花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水解产物相同 | |
B. | 苯和己烯都能使溴水褪色,均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 |
C. | 可用碳酸氢钠溶液鉴别乙酸和乙醇 | |
D. | 用溴水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烷气体 |
元素 | 相关信息 |
A | 该元素的一种核素无中子 |
B | 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数相等 |
C |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5倍 |
D | 一个D-离子含18个电子 |
E | +3价离子3d能级为半充满 |
(2)B、C、D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N>C(用元素符号表示).
(3)C单质分子中δ键和π键的个数比是,C的氢化物在同族元素中氢化物的沸点出现反常,其原因是NH3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4)D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钾盐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HCl+KClO4$\frac{\underline{\;\;△\;\;}}{\;}$KCl+4Cl2↑+4H2O.
(5)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非极性分子有多种,其中乙是一个分子含4个原子的分子,乙的电子式是.已知乙的燃烧热为1200kJ∕mol,乙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2H2(g)+$\frac{5}{2}$O2(g)=2CO2(g)+H2O(l);△H=-1200kJ/mol.
(6)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2和3molA2,发生反应:Y2(g)+3A2(g)?2YA3(g)△H=-akJ/mol.在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bkJ,其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N{H}_{3})}{c({N}_{2})•{c}^{3}({H}_{2})}$(用化学式表示).若起始向此容器中充入2molAH3,在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ckJ,则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a=b+c(用一个式子表示).
A. | 原子半径:W>Z>Y>X | |
B. | W单质易溶于化合物YW2 | |
C. | 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均是Z>W | |
D. | X单质在加热的条件下与Z的某种单质反应生成X2Z2 |
A. | 乙炔和苯酚 | B. | 乙醇和乙酸 | C. | 甲醛和葡萄糖 | D. | 丙烯和丙烷 |
A. | 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脂肪,苯和汽油 | |
B. | 油脂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 |
C. | 甲醛和水,蚁酸和水,乙酸和乙醇 | |
D. | 汽油和水,苯和甲苯,鸡蛋白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