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化学物质的认识和发现的历程,其中铁、二氧化碳、青霉素、硝酸钾、乙醇、氨等“分子”改变过人类的世界。

(1)铁原子在基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C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1 mol CO2分子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3)6-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构如图所示:

①其中C、N、O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电负性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②其中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C、____________

(4)硝酸钾中NO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写出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由前二周期元素原子构成的非极性分子化学式____________

(5)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乙烷小,但其沸点比氯乙烷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6)铁和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两个最近的Fe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则该晶体的密度计算式为____________g/cm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 3d64s2 2mol C>N>O C<N<O ②SNO 平面三角形 BF3 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解析】(1)Fe 26号元素 第VIII族,铁原子在基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2)在元素周期表中,C与O都要有8个电子才能稳定,而且C与O间是共价连接,原本C外层只有4个电子,它需要4个电子才能稳定,而O原本外层有6个电子,它还需要2个电子保持稳定,所以C与O间形成双键来使CO2分子稳定,二氧化碳是C=O双键,1个σ键,1个π键,电子式为1 mol CO2分子中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 2mol;(3)①同周期元素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约小,因为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核质量越大,对电子的引力越大,原子的半径就越小,CNO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C>N>O;是同周期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吸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电负性逐渐增大,电负性的大小关系为 C<N<O;②对于N:连2个氢和一个碳(或三个碳),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因此中心原子价电子层共有4(3+1)对电子,属于sp3不等性杂化;对羟基中O:连1个氢和一个碳,还有2对孤对电子,因此中心原子价电子层共有4(2+2)对电子,属于sp3不等性杂化;同理S:连二个碳,还有2对孤对电子,因此中心原子价电子层共有4(2+2)对电子,属于sp3不等性杂化;故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CSNO;(4)NO3中N采用sp2杂化,中心原子周围无弧对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写出一种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的化学式 答案是SO3,由前二周期元素原子构成的非极性分子化学式可以是BF3;(5)乙醇分子中氧连着氢,使得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和另一个乙醇分子中的氧形成氢键,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乙烷小,但其沸点比氯乙烷高,是因为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 ;一个晶胞中含有Fe:8×18+6×12=4,N原子1个,晶体的摩尔质量为56×4+14=238,两个最近的Fe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晶胞的边长为,则该晶体的密度计算式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也广范应用在工业合成中。

(1)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25℃和101kPa,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的焓变。已知25℃和101kPa时下列反应:

①2C2H6(g)+7O2(g)=4CO2(g)+6H2O(l) △H=-3116kJ·mol-1

②C(石墨,s)+O2(g)=CO2(g) △H=-393.5 kJ·mol-1

③2H2(g)+02(g)=2H2O(l),△H=-571.6 kJ·mol-1

写出乙烷标准生成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已知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2NH3 △H <0。某温度下,若将1molN2和2.8molH2分别投入到初始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恒温恒压和恒容绝热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测得反应过程中三个容器(用a、b、c表示)内N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代表反应在恒容绝热容器中进行的曲线是______(用a、b、c表示)。

②曲线a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

③b容器中M点,v(正)_____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利用氨气可以设计成高能环保燃料电池,用该电池电解含有NO2-的碱性工业废水,在阴极产生N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标准状况下,当阴极收集到1l.2LN2时,理论上消耗NH3的体积为_______

(4)氨水是制备铜氨溶液的常用试剂,通过以下反应及数据来探究配制铜氨溶液的最佳途径。

已知:Cu(OH)2(s)Cu2++2OH- Ksp=2.2×10-20

Cu2++4NH3·H2O[Cu(NH3)4]2+(深蓝色)+4H2O Kβ=7.24×1012

①请用数据说明利用该反应:Cu(OH)2(s)+4NH3·H2O[Cu(NH3)4]2++4H2O+2OH- 配制铜氨溶液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反应Cu(OH)2(s)+2NH3·H2O+2NH4+[Cu(NH3)4]2++4H2O K=5.16×102。向盛有少量Cu(OH)2固体的试管中加入14 mol/L的氨水,得到悬浊液;此时若加入适量的硫酸铵固体,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