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反应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N2+3H2O+3Cu,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A中加的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C中的固体是氧化铜.回答下列问题:(1)A中制备氨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B中加入的物质是碱石灰.(填名称)
(3)实验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4)实验时在D中收集到的液态物质是氨水.(填名称)
(5)已知反应前C中固体的质量为m1g,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测量C中固体的质量为m2g,则理论上E中最多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frac{22.4({m}_{1}-{m}_{2})}{48}$L.(用m1、m2表示)
分析 (1)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
(2)A中反应过程中生成水蒸气,水蒸气影响C中反应,所以B的目的干燥氨气,但不能和氨气反应,应该用碱性物质;
(3)CuO是黑色固体、Cu是红色固体;
(4)冰水混合物能使水蒸气冷却变成液态,氨气极易溶于水;
(5)利用差量法计算收集到气体体积.
解答 解:(1)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A中反应过程中生成水蒸气,水蒸气影响C中反应,所以B的目的干燥氨气,但不能和氨气反应,应该用碱性物质,为碱石灰,故答案为:碱石灰;
(3)根据2NH3+3CuO$\frac{\underline{\;\;△\;\;}}{\;}$N2+3H2O+3Cu知,C中黑色固体CuO变为红色Cu,所以看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故答案为: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4)冰水混合物能使水蒸气冷却变成液态,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D中得到的物质是氨水,故答案为:氨水;
(5)E中收集的气体是氮气,设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x,
2NH3+3CuO$\frac{\underline{\;\;△\;\;}}{\;}$N2+3H2O+3Cu 固体质量差
22.4L 48g
x (m1-m2)g
22.4L:48g=x:(m1-m2)g
x=$\frac{{(m}_{1}-{m}_{2})g}{48g}×22.4L$=$\frac{22.4({m}_{1}-{m}_{2})}{48}$L,
故答案为:$\frac{22.4({m}_{1}-{m}_{2})}{48}$L.
点评 本题考查氨气制取、干燥、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每个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注意D中得到物质是氨水而不是水,为易错点.
A. | 乙酸溶液中存在乙酸分子,能证明乙酸是一种弱酸 | |
B. | 丙醛和乙醛都有醛基,都能和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 |
C. | 除去工业乙醇中少量水常加入生石灰,并蒸馏 | |
D. | 油脂、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有关信息如下:
①反应原理:TiO2(s)+CCl4(g)$\frac{\underline{\;\;△\;\;}}{\;}$ TiCl4(g)+CO2(g)
②反应条件:无水无氧且加热
③有关物质性质如下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其他 |
CCl4 | -23 | 76 | 与TiCl4互溶 |
TiCl4 | -25 | 136 | 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 |
(1)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其中装的试剂不可能是(填序号)B.
A.碱石灰 B.无水硫酸铜 C.氧化钙 D.烧碱
(2)整个实验过程中通N2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保证反应在无水无氧环境下进行.
(3)装置E中的试剂是浓硫酸;兴趣小组的甲同学认为实验中E装置不能换成A装置,理由是A装置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保证反应在无氧环境下进.
(4)实验开始前的操作包括: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装药品、通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
(5)欲分离D中的液态混合物,所采用操作的名称是蒸馏.
(6)TiCl4还可由TiO2和焦炭、氯气在加热下反应制得,同时有CO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l2+2C $\frac{\underline{\;\;△\;\;}}{\;}$TiCl4+2CO;反应所需氯气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得,现电解1L饱和食盐水,当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时,该溶液的pH值为13.
(1)实验开始时,对A进行水浴加热,其目的是产生平稳的乙醇气流.
(2)B中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uO$\stackrel{△}{→}$CH3CHO+Cu+H2O.
(3)若装置C中开始发生倒吸,则采取的应急措施是c(填编号).
a.移去图中的酒精灯b.将C中橡皮塞上的短导气管拔出
c.将B尾端的乳胶管取下d.将A与B之间的乳胶管取下,
(4)探究:充分反应后,观察到溴水完全褪色.学习小组通过测定反应前溴水中n(Br2)与反应后溶液中n(Br-)来确定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
①假设.请写出假设1的反应类型.
假设1:CH3CHO+Br2→CH2BrCHO+HBr;取代反应
假设2:CH3CHO+Br2→CH3CHBrOBr; 加成反应
假设3:CH3CHO+Br2+H2O→CH3COOH+2HBr. 氧化反应
②结论:若实验测得n(Br2)=0.005mol,n(Br-)=0.01mol,则证明假设3正确.
(5)欲检验乙醇中混有的少量乙醛,甲乙丙三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
试剂、用品 | 预期现象 | |
甲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溶液紫红色褪去 |
乙 | 溴水 | 溴水褪色 |
丙 | 铜丝 酒精灯 | 铜丝由黑色变成光亮的红色 |
A. | 升高温度 | B. | 加入适量的水 | ||
C. | 加入少量CuSO4溶液 | D. | 加入浓度较大的硫酸 |
A. |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2 | |
B. |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 |
C.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 |
D. | 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