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 | 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
④镁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 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
⑤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等;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有关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结构理论上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补充一组实验方案(简单易行),证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验证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 镁条,钠,铝条,新制氯水,新制饱和硫化氢溶液,2mol·L-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AlCl3溶液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有关化学方程式 |
③ | A | 2Na+2H2O=2NaOH+H2↑ |
① | B | Mg+2H2OMg(OH)2+H2↑ |
④ | D | Mg+2HCl=MgCl2+ H2↑ |
⑤ | C | 2Al+6HCl=2AlCl3+3H2↑ |
⑥ | E | AlCl3+3NaOH=Al(OH)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
② | F | H2S+Cl2=2HCl+S↓ |
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S<Cl 原子半径随电子数增多而减小,所以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可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磷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表明磷酸酸性比硅酸酸性强,则磷的非金属性比硅强(合理即可)
【解析】
(1)根据该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以及表中所使用的物质可知,实验目的是:验证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2)根据实验方案可以确定所需的仪器主要有: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药品有:镁条,钠,铝条,新制氯水,新制饱和硫化氢溶液,2mol·L-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AlCl3溶液。
(3)①Mg与沸水反应生成Mg(OH)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气体,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成浅红色,选B;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H2S=S↓+2HCl,实验现象为生成淡黄色沉淀,选F;
③Na与冷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实验现象为:N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选A;
④Mg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H2,反应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实验现象为:Mg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选D;
⑤Al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反应的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实验现象为: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选C;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依次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实验现象为: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选E;
据以上分析填写表格。
(4)根据实验①③,说明与水反应时Na比Mg剧烈,说明Na的金属性强于Mg;根据实验④⑤,说明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Mg比Al剧烈,说明Mg的金属性强于Al;根据实验⑥,说明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结合①中加入酚酞后溶液呈浅红色,说明碱性Mg(OH)2> Al(OH)3,也说明Mg的金属性强于Al;根据实验②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则实验结论: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S<Cl。
(5)从结构上解释:Na、Mg、Al、S、Cl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但原子半径随电子数增多而减小,所以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6)第三周期中还有Si、P两种非金属元素,要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依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判断,故实验方案为:可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磷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表明磷酸酸性比硅酸酸性强,则磷的非金属性比硅强(合理即可)。
【题目】由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Al2O3、FeO、SiO2)制备绿矾(FeSO47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FeS2难溶于水,能还原Fe3+,硫元素被氧化成SO42-。
②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见下表:
金属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 | 沉淀完全的pH |
Fe3+ | 1.5 | 3.2 |
Al3+ | 3.0 | 5.0 |
Fe2+ | 6.3 | 8.3 |
(1)滤渣Ⅰ的主要成分可与某种酸反应,其气态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滤渣Ⅱ经灼烧后可用于_______(写出一种用途即可)。
(2)“还原”的目的是__________,写出“还原”步骤中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除铝”反应过程中控制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Ⅲ包含3个基本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洗涤”时的试剂最好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____(填代号)
A.热水 B.氯水 C.乙醇 D.饱和食盐水
(5)设计实验检验制得的绿矾晶体中是否含有F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