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下表中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向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 | 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加热出现红色沉淀 |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醛类物质 |
C | 取2mL 溴乙烷,加入适量NaOH水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 溴乙烷中的Br变成了Br- |
D | 取2mL 溴乙烷,加入适量NaOH乙醇溶液,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 反应生成乙烯,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浓盐酸易挥发,盐酸、二氧化碳均与苯酚钠反应;
B.含-CHO的物质与新制Cu(OH)2,加热出现红色沉淀;
C.水解后检验溴离子,应在酸性溶液中;
D.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只有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解答 解:A.浓盐酸易挥发,盐酸、二氧化碳均与苯酚钠反应,苯酚钠溶液均变浑浊,则不能比较碳酸、苯酚的酸性,故A错误;
B.含-CHO的物质与新制Cu(OH)2,加热出现红色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醛类物质、或HCOOH、甲酸某酯、葡萄糖等,故B错误;
C.水解后检验溴离子,冷却后先加硝酸至酸性,再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故C错误;
D.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只有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酸性比较、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物质检验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碘硫化学循环原理如图1所示.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2HI$\stackrel{△}{?}$H2+I2,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HI(g),测得n (H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1}{64}$.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2HI+H2SO4,其中SO2体现的是还原性.
(3)综合①②③三个反应,可看出该化学循环是为了制备某种能源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H2.
(4)氧缺位铁酸铜(CuFe2O4-δ)是反应②的良好的催化剂.实验室用如下方法制得:
Ⅰ.在Fe(NO3)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KOH溶液,加热
Ⅱ.调节pH并连续搅拌24小时
Ⅲ.过滤、干燥获得铁酸铜(CuFe2O4)
Ⅳ.在氮气保护下、1223K时煅烧CuFe2O4,得到CuFe2O3.86
①写出制备得到CuFe2O4的化学方程式2Fe(NO3)3+Cu(NO3)2+8KOH=CuFe2O4+8KNO3+4H2O
②研究发现:
计算CuFe2O3.86中Fe3+与Fe2+的质量百分含量之比为43:7.
(5)由于该循环中H2SO4与HI发生副反应造成反应器堵塞,因此有科学家用如图3所示原理进行反应.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SO2+2H2O-2e-=4H++SO42-.请用文字说明在N极能够获得所需物质的原因是M极附近产生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动到N极附近,与I2失电子后得到的I-形成HI溶液.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2HI$\stackrel{△}{?}$H2+I2,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HI(g),测得n (H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1}{64}$.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2HI+H2SO4,其中SO2体现的是还原性.
(3)综合①②③三个反应,可看出该化学循环是为了制备某种能源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H2.
(4)氧缺位铁酸铜(CuFe2O4-δ)是反应②的良好的催化剂.实验室用如下方法制得:
Ⅰ.在Fe(NO3)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KOH溶液,加热
Ⅱ.调节pH并连续搅拌24小时
Ⅲ.过滤、干燥获得铁酸铜(CuFe2O4)
Ⅳ.在氮气保护下、1223K时煅烧CuFe2O4,得到CuFe2O3.86
①写出制备得到CuFe2O4的化学方程式2Fe(NO3)3+Cu(NO3)2+8KOH=CuFe2O4+8KNO3+4H2O
②研究发现:
温度 | 元素存在形式 |
1200-1350K | Fe3+部分转变为Fe2+ |
(5)由于该循环中H2SO4与HI发生副反应造成反应器堵塞,因此有科学家用如图3所示原理进行反应.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SO2+2H2O-2e-=4H++SO42-.请用文字说明在N极能够获得所需物质的原因是M极附近产生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动到N极附近,与I2失电子后得到的I-形成HI溶液.
17.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 mol NH3分子中含有3NA个σ键和4NA个sp3杂化轨道 | |
B. | 1 mol CO2分子中含有2NA个σ键和2NA个sp2杂化轨道 | |
C. | 1 mol C2H2分子中含有2NA个σ键、2NA个π键 | |
D. | 1 mol C2H4分子中含有4NA个σ键、2NA个π键 |
1.下列物质沸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 丙烷>乙烷 | B. | 丁烷>乙醇 | C. | 苯酚>苯 | D. | 1-氯丙烷>丙烷 |
1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周期表是按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 | |
B. | 元素周期表共有16个族,也就是16个纵行 | |
C. | 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 |
D. | 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 |
18.下列各物质中,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CH4>SiH4>GeH4>SnH4 | B. | KCl>NaCl>MgCl2>MgO | ||
C. | Rb>K>Na>Li | D. | 金刚石>SiC>Si>S |
15.已知烯烃、炔烃在臭氧的作用下发生以下反应:
CH3-CH═CH-CH2-CH═CH2→CH3CHO+OHC-CH2-CHO+HCHO
CH3-C≡C-CH2-C≡CH-→CH3COOH+HOOCCH2COOH+HCOOH 某烃分子式为C10H10,在臭氧作用下发生反应:C10H10→CH3COOH+3HOOC-CHO+CH3CHO,
下列判断正确在是( )
CH3-CH═CH-CH2-CH═CH2→CH3CHO+OHC-CH2-CHO+HCHO
CH3-C≡C-CH2-C≡CH-→CH3COOH+HOOCCH2COOH+HCOOH 某烃分子式为C10H10,在臭氧作用下发生反应:C10H10→CH3COOH+3HOOC-CHO+CH3CHO,
下列判断正确在是( )
A. | 其结构中含有4个碳碳双键,4个碳碳三键 | |
B. | 分子中含有4个碳碳双键和2个碳碳三键 | |
C. | 该烃结构简式是:CH3-C≡C-CH=CH-C≡C-CH=CH-CH3 | |
D. | 其结构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4个碳碳三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