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现有短周期元素ABCDA元素M层上电子数是K层的3倍,D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由AB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是一种重要的肥料。

1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描述集气瓶中足量的A的氢化物与其低价态氧化物混合后,充分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2)元素AB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干燥剂,但不能用它干燥H2S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3BC元素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写成该微粒的电子式_________。写出实验室检验溶液中该离子的简单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A与元素D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表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

①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②比较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一定条件下D能从A的氢化物水溶液中置换出A单质

A单质的熔沸点明显高于D单质

5)元素BCD组成的化合物固态时属于_______________晶体。

①原子晶体 ②离子晶体 ③分子晶体 ④分子晶体或离子晶体

【答案】 有淡黄色粉末和无色液体生成 H2S + H2SO4 === S↓+ SO2↑+2H2O 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加热,若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O ②③

【解析】

A元素M层上电子数是K层的3倍,说明ASD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则DOAB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该干燥剂为H2SO4,即BH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则CN,据此回答问题。

1)由分析可知ASBHCNDO,那么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A的氢化物为H2S,其低价态氧化物为SO2,充分反应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和无色液体生成;

2ABD组成的化合物的浓溶液是常见的干燥剂,该干燥剂为H2SO4,可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H2S + H2SO4 === S↓+ SO2↑+2H2O

3HN两种元素成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为NH4+,电子式为,实验室检验NH4+的方法为: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加热,若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中含有NH4+

4DA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

①由于O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无法比较酸性强弱,错误;

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正确;

③一定条件下D能从A的氢化物水溶液中置换出A单质,可知非金属性D单质强于A单质,正确;

④熔沸点的高低不能确定非金属性强弱,错误;

能表明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的事实的是②③;

5BCD组成的化合物为NH4NO3NH3H2O,有可能是分子晶体,也有可能是离子晶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活动小组利用废铁屑(含少量S等元素)为原料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并测定其组成。实验一:制备硫酸亚铁铵。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称取一定量的废铁屑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在通风橱中置于5060℃热水浴中加热,充分反应。待锥形瓶中溶液冷却后加入氨水,搅拌使其反应完全,制得浅绿色悬浊液。

1)废铁屑在使用前需要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洗涤,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选择5060℃热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确保获得浅绿色悬浊液,实验过程应注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保持铁屑过量 b.控制溶液呈强酸性 c.持续升高温度

实验二: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

实验小组用实验一锥形瓶中的悬浊液设计以下实验流程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

4)写出步骤Ⅰ生成黄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组同学准确称取了mg废铁屑,经过以上步骤(假设过程中铁没有损失)得到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并配制成了250mL溶液,取25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硫酸溶液15mL,滴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标准液滴定至紫红色,进行了三次平行实验,平均消耗标准液,已知在酸性介质中被还原为,则废铁屑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