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实验室欲配制980mL0.100mol•L-1Na2CO3溶液,需要用到下列仪器:烧杯、量筒、药匙、玻璃棒、托盘天平(1)配制时,还缺少的仪器是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填名称).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搅拌和引流.
(2)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粉末Na2CO3的质量为10.6g,在如图用“■”画出对应的游码刻度线.
(3)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C
A.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至室温便进行转移
B.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再摇匀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配制溶液前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F.称取的Na2CO3粉末部分含有结晶水
(4)若取50mL上述已配好的溶液,与另一瓶150mL0.200mol/L的Na2CO3溶液混合(设溶液的体积变化可忽略),最后得到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请写出解题过程)
分析 (1)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根据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选择所需的仪器;
(2)利用n=cv计算出碳酸钠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小于1g用游码;
(3)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frac{n}{V}$分析判断;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
解答 解:(1)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还缺少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溶解和转移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搅拌和引流,故答案为: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搅拌;引流;
(2)需碳酸钠的质量m=1L×0.100mol•L-1×106g/mol=10.6g,小于1g用游码,游码为0.6g,游码刻度线:,
故答案为:10.6g;;
(3)A.溶解后没有冷却便进行定容,导致溶解后的液体体积偏大,则定容时所加水减少,浓度偏高;
B.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对浓度无影响,滴加蒸馏水至标线再摇匀,导致浓度偏低;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标线,导致加水的体积偏少,浓度偏高;
D.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由于定容时需要加水,所以干不干燥容量瓶对浓度无影响;
F.称取的Na2CO3粉末部分含有结晶水,碳酸钠的含量减小,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AC;
(4)若取50.0mL上述已配好的溶液,与另一150mL0.200mol/L的Na2CO3溶液混合,最后得到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0.1×50+0.2×150}{200}$=0.175 mol/L,
答:最后得到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75 mol/L.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注意从c=$\frac{n}{V}$理解配制原理,注意碳酸钠称量应在玻璃器皿内称量.
A. | 容量瓶 | B. | 蒸发皿 | C. | 蒸馏烧瓶 | D. | 试管 |
①微粒的大小 ②微粒的数目 ③微粒之间的距离.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①②③ |
化学键 | C-C | C-H | H-H | C-O | C≡O | H-O |
键能/kJ•mol-1 | 348 | 413 | 436 | 358 | 1072 | 463 |
(1)已知CO中的C与O之间为叁键连接,则工业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 (g)△H=-116 kJ•mol-1;
(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合成甲醇的反应,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1molCO和 2molH2,加入合适催化剂(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后在250°C开始反应,并用压力计监测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下:
反应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压强/MPa | 12.6 | 10.8 | 9.5 | 8.7 | 8.4 | 8.4 |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BC;
A.2v(H2)正=v(CH3OH)逆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CO 的同时生成 2n molH2.
A. | 16 | B. | 14 | C. | 12 | D.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