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甲醇既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通过CO(g)+2H2(g)?CH3OH(g)生产甲醇.(1)在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2mo1H2,发生上述反应,10分钟时反应达平衡,此时CO的转化率为50%.
①前10分钟生成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已知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为<(填“>”、“<”或“=”)0.
②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DE(填字母编号).
A.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将向右移动,c(CO)将变大
B.达到平衡时,移走部分甲醇,平衡将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
C.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反应过程中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并提高CO的转化率
(2)在容积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270℃.
②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该反应在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4.
(3)利用甲醇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可获得清洁能源氢气,已知:
CH3OH (g)+$\frac{1}{2}$O2 (g)?CO2(g)+2H2 (g)△H1=-192.9kJ.mol-l
H2(g)+$\frac{1}{2}$O2(g)?H2O(g)△H2=-120.9kJ.mol-1
则甲醇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CH3OH (g)+H2O (g)?CO2(g)+3H2(g) 的焓变△H3=-70kJ.mol-1.
(4)有人设计甲醇一空气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CH3OH-6e-+8OH-=CO32-+6H2O.
若以该电池为电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200mL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
离子 | Cu2+ | H+ | Cl- | SO42- |
c/mol•L-1 | 0.5 | 2 | 2 | 0.5 |
分析 (1)①根据CO的转化率计算参加反应CO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frac{△c}{△t}$计算v(CH3OH);
由方程式可知3mol气体反应生成1mol气体,故该反应为熵减的反应,根据△G=△H-T△S<0,可以自发进行,据此判断;
②A.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但c(CO)将变大;
B.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C.恒温、恒容条件下,随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减小,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CH3OH生成速率与CO消耗速率,均表示正反应速率;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
(2)①由图可知,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一定时,平衡时CO转化率:X>Y>Z,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结合反应热效应判断温度关系;
②根据CO的转化率计算参加反应的CO物质的量,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由于容器体积为1L,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H)}{c(CO)×{c}^{2}({H}_{2})}$计算;
(3)根据盖斯定律,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进行相应的计算;
(4)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甲醇在负极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根与水;
电解过程中,开始阴极是Cu2+放电生成Cu,没有气体生成,阳极是Cl-放电生成Cl2,电解一段时间后,标况下当两极收集到相同体积的气体,说明阳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H2,由于氢离子、氯离子浓度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相等,等量的氢离子、氯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氯气体积相等,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氯离子放电完毕时,氢离子有剩余,二者最终两极生成氢气体积相等,故阳极上氯离子放电完毕,且氢氧根离子放电,根据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生成氧气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其体积.
解答 解:(1)①10分钟时反应达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参加反应CO的物质的量为1mol×50%=0.5mol,由CO(g)+2H2(g)?CH3OH(g),可知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5mol,容器体积为1L,则v(CH3OH)=$\frac{\frac{0.5mol}{1L}}{10min}$=0.05mol/(L.min);
由方程式可知3mol气体反应生成1mol气体,故该反应为熵减的反应,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根据△G=△H-T△S<0,反应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0,
故答案为:0.05mol/(L.min);<;
②A.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增大,而平衡常数不变,故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也增大,故平衡时c(CO)将变大,故A正确;
B.平衡时移走部分甲醇,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后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
C.恒温、恒容条件下,随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减小,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CH3OH生成速率与CO消耗速率,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二者反应速率始终相等,故D错误;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影响平衡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故E错误,
故选:BDE;
(2)①由图可知,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一定时,平衡时CO转化率:X>Y>Z,由(1)可知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故温度:X<Y<Z,即Z曲线对于的温度为270℃,
故答案为:270℃;
②$\frac{n({H}_{2})}{n(CO)}$=1.5,CO起始物质的量为1mol,则氢气起始物质的量为1.5mol,反应达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参加反应CO的物质的量为1mol×50%=0.5mol,
CO(g)+2H2(g)?CH3OH(g)
开始(mol):1 1.5 0
变化(mol)0.5 1 0.5
平衡(mol):0.5 0.5 0.5
由于容器体积为1L,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故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CO)×{c}^{2}({H}_{2})}$=$\frac{0.5}{0.5×0.{5}^{2}}$=4,
故答案为:4;
(3)已知:①CH3OH (g)+$\frac{1}{2}$O2 (g)?CO2(g)+2H2 (g)△H1=-192.9kJ.mol-1
②H2(g)+$\frac{1}{2}$O2(g)?H2O(g)△H2=-120.9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CH3OH(g)+H2O(g)?CO2(g)+3H2(g),则焓变△H3=△H1-△H2=(-192.9kJ.mol-1)-(-120.9kJ.mol-1)=-70kJ.mol-1,
故答案为:-70kJ.mol-1;
(4)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甲醇在负极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根与水,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电解过程中,开始阴极是Cu2+放电生成Cu,没有气体生成,阳极是Cl-放电生成Cl2,电解一段时间后,标况下当两极收集到相同体积的气体,说明阳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H2,由于氢离子、氯离子浓度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相等,等量的氢离子、氯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氯气体积相等,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氯离子放电完毕时,氢离子有剩余,二者最终两极生成氢气体积相等,故阳极上氯离子放电完毕,且氢氧根离子放电,
溶液中含有n(Cu2+)=0.5mol/L×0.2L=0.1mol,n(Cl-)=2mol/L×0.2L=0.4mol,根据氯原子守恒可知生成氯气为0.2mol,
设生成氧气为x mol,则生成氢气为(x+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
0.1mol×2+(x+0.2)mol×2=0.2mol×2+x mol×4
解得x=0.1,
故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1mol×32g/mol=3.2g,
故答案为:CH3OH-6e-+8OH-=CO32-+6H2O;3.2g.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电极反应式书写、电解有关计算,(4)中关键是判断发生的反应,注意利用电子转移守恒解答,难度中等.
A. | 原子半径X>Y | B. | 氢化物稳定性H2X>HY | ||
C. | 原子核内质子数R<M | D. | 溶液碱性ROH<MOH |
A. | 卤素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因此排在前面的卤素单质均可将排在后面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
B. | 卤族元素从C1到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 |
C. | 卤族元素从F到I,HX水溶液酸性增强 | |
D. | 卤素单质从F2到I2颜色加深,熔沸点升高 |
A. | NH4+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2Fe(SO4)2 ②(NH4)2CO3 ③(NH4)2SO4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号:③>②>① | |
B. | 由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其离子浓度不可能是:c(CH3COO-)>c(Na+)>c(H+)>c(OH-) | |
C. | 若难溶电解质溶解度:A(OH)m大于B(OH)n,则Ksp也一定是前者大 | |
D. | pH=4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c(CH3COO-)-c(CH3COOH)=2×(104-10-10)mol/L |
A. | 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 |
B. |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
C. | 元素原子量依次递增 | |
D. |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同温同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