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用含FeSO4、H2SO4的废液[含少量Fe2(SO4)3、TiOSO4]为原料生产铁红和乳酸亚铁(补血剂的主要成份).其生产流程如下:已知:TiOSO4可溶于水,在水中可以电离为TiO2+和SO4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①中分离硫酸亚铁溶液和滤渣的操作是过滤
(2)步骤④反应后的生成物B的化学式(NH4)2SO4
(3)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步骤⑤中加乳酸能得到乳酸亚铁的原因FeCO3(s)?Fe2+(aq)+CO32-(aq),CO32-与乳酸反应浓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使碳酸亚铁溶解得到乳酸亚铁溶液
(4)步骤⑥须控制一定的真空度,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有利于水的蒸发,其二是防止Fe2+被氧化
(5)滤渣的主要成分为TiO2•xH2O,写出TiOSO4水解生成TiO2•xH2O的离子方程式TiO2++(x+1)H2O═TiO2•xH2O↓+2H+
(6)硫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生成铁红和三氧化硫,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
(7)取步骤②中所得晶体样品ag经步骤③得到的铁红含bmolFe2O3,则步骤②中所得晶体FeSO4•7H2O的质量分数$\frac{556b}{a}$(用含a、b式子表示)
分析 废液中含有大量FeSO4、H2SO4和少量Fe2(SO4)3、TiOSO4,加铁屑,Fe与H2SO4和少量Fe2(SO4)3反应生成FeSO4,TiOSO4水解生成TiO2•xH2O,过滤,滤渣为TiO2•xH2O、Fe,滤液为FeSO4,FeSO4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脱水、煅烧得到氧化铁;FeSO4溶液中加碳酸氢铵碳酸亚铁沉淀、硫酸铵和二氧化碳,碳酸亚铁沉淀加乳酸溶解生成乳酸亚铁溶液和二氧化碳,乳酸亚铁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乳酸亚铁晶体,
(1)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用过滤的方法;
(2)碳酸氢铵与硫酸亚铁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碳酸亚铁、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铵和水,据此判断B;
(3)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以及碳酸根离子乳酸之间反应的原理来回答;
(4)亚铁离子易被氧气氧化;
(5)根据水解原理:盐+水=酸+碱,结合水解产物是TiO2•xH2O来书写;
(6)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并结合概念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而确定物质的量之比;
(7)根据铁元素质量守恒可知硫酸亚铁晶体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出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废液中含有大量FeSO4、H2SO4和少量Fe2(SO4)3、TiOSO4,加铁屑,Fe与H2SO4和少量Fe2(SO4)3反应生成FeSO4,TiOSO4水解生成TiO2•xH2O,过滤,滤渣为TiO2•xH2O、Fe,滤液为FeSO4,FeSO4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脱水、煅烧得到氧化铁;FeSO4溶液中加碳酸氢铵碳酸亚铁沉淀、硫酸铵和二氧化碳,碳酸亚铁沉淀加乳酸溶解生成乳酸亚铁溶液和二氧化碳,乳酸亚铁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乳酸亚铁晶体,
(1)分离硫酸亚铁溶液和滤渣的操作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2)步骤④的碳酸氢铵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碳酸亚铁、硫酸铵、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所以得到的B为(NH4)2SO4,
故答案为:(NH4)2SO4;
(3)根据碳酸铁的沉淀溶解平衡原理:FeCO3(s)?Fe2+(aq)+CO32-(aq),加入乳酸,这样CO32-与乳酸反应浓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使碳酸亚铁溶解得到乳酸亚铁溶液,
故答案为:FeCO3(s)?Fe2+(aq)+CO32-(aq),CO32-与乳酸反应浓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使碳酸亚铁溶解得到乳酸亚铁溶液;
(4)亚铁离子易被氧气氧化,所以步骤⑥必须控制一定的真空度,这样有利于蒸发水还能防止Fe2+被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Fe2+被氧化;
(5)TiOSO4水解生成TiO2•xH2O的化学方程式为:TiOSO4+(x+1)H2O═TiO2•xH2O↓+H2SO4,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为:TiO2++(x+1)H2O═TiO2•xH2O↓+2H+,
故答案为:TiO2++(x+1)H2O═TiO2•xH2O↓+2H+;
(6)硫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生成铁红和三氧化硫的方程式为:4FeSO4+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4SO3,氧化剂是氧气,还原剂是氧化铁,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故答案为:1:4;
(7)②中所得晶体样品ag经步骤③得到的铁红含bmolFe2O3,根据铁元素质量守恒可知a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中含有Fe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2bmol,
所以晶体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frac{278g/mol×2bmol}{ag}$=$\frac{556b}{a}$,
故答案为:$\frac{556b}{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制备原理及常见物质的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能力.
A. | 苯 | B. | 水 | C. | 氧气 | D. | 乙醇 |
(1)用稀土等催化剂能将汽车尾气中的CO、NOx碳氢化合物转化成无毒物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传染.已知:
N2(g)+O2(g)=2NO(g)△H=+180.5kJ•mol-1
2C(s)+O2(g)=2CO(g)△H=-221.0kJ•mol-1
C(s)+O2(g)=CO2(g)△H=-393.5kJ•mol-1
写出NO(g)与CO(g)催化转化成N2(g)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2NO (g)+2CO(g)=N2(g)+2CO2(g)△H=-746.5 kJ/mol.
(2)还可以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反应为C(s)+2NO(g)?N2(g)+CO2(g)H.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1 时间/min | NO | N2 | CO2 |
0 | 0.100 | 0 | 0 |
10 | 0.058 | 0.021 | 0.021 |
20 | 0.050 | 0.025 | 0.025 |
30 | 0.050 | 0.025 | 0.025 |
40 | 0.036 | 0.032 | 0.010 |
50 | 0.036 | 0.032 | 0.010 |
②前10min内用v(N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042mol/(L.min);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CO2浓度.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浓度之比为3:1:1,则该反应的△H<0(填“>”“=”或“<”).
(3)①用气体传感器可以检测汽车尾气中CO的含量.传感器是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O-2e-+O2-═CO2.电池工作过程中,O2-由b极(填“a”或“b”,下同)移向a极.
②欧IV型汽车认证和生产一致性排放限值:汽油机CO1.00g/km.某测试车检测过程中,每行驶1km传感器中通过电子为0.08mol,则该车不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欧IV排放标准.
实验内容:铜与硝酸反应有关问题的探讨.
实验器材:电线细铜丝,1mol•L-1HNO3,14mol•L-1HNO3,碱石灰,Cu(NO3)2晶体,玻璃丝,酒精灯,试管,夹持器械,火柴.实验记录如下.
步骤 | 实验操作 | 现象记录 |
1 | 将1g细铜丝放入盛有10mL1mol•L-1HNO3的试管中加热 | 铜丝表面有无色气体逸出,溶液变成天蓝色 |
2 | 将1g细铜丝放入盛有10mL的14mol•L-1HNO3的试管中 |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绿色由深到浅,未见到蓝色. |
3 | 将硝酸铜晶体配成饱和溶液 | 深蓝色溶液 |
4 | 向饱和的硝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14mol•L-1HNO3 | 溶液仍呈深蓝色 |
请回答:
(1)稀硝酸与铜丝反应后,所得溶液呈天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是[Cu(H2O)4]2+(写化学式).
(2)使饱和硝酸铜溶液呈深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可能是[Cu(H2O)4-x(NO3)x](2-x)(1<x<4).
(3)有资料上介绍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显蓝色,实验中得到却是绿色溶液,试写出显绿色的可能原因可能是还原产物NO2溶入其中引起的,设计两种不同的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你的解释:方案①向饱和的硝酸铜溶液中通入大量的NO2气体;方案②将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后的溶液加热(或方案③用水稀释).
A. | 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 |
B. |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
C. |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 |
D. | 同位素的物理性质有差别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3Y(g)?2Z(g) | |
B. | 图Ⅲ中甲表示压强,则纵坐标可表示混合气体中Z的含量或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 |
C. | 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Y的转化率降低 | |
D. | 图Ⅱ中曲线可表示有无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