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已知某可逆反应aA(g)+bB(g)?cC(g)+dD(l);△H=-E KJ•mol-1.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
B. | 100摄氏度时,当生成cmolC,放出E KJ热量 | |
C. | a+b<c+d | |
D. | 降低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
分析 由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压强一定,随着温度的升高,C的体积分数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一定,增大压强,C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反应前的气体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由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压强一定,随着温度的升高,C的体积分数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根据aA(g)+bB(g)?cC(g)+dD(l);△H=-E KJ/mol,当生成cmolC,放出EKJ热量,但由于温度100摄氏度时,D有可能变成气态,所以放出热量有可能小于EKJ热量,故B错误;
C.温度一定,增大压强,C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反应前的气体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即a+b>c+d,故C错误;
D.降低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把握图象中曲线的变化特点,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注意采取“定一议二”原则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原子未画出),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之比依次为( )
A. | 1:3:1 | B. | 2:3:1 | C. | 2:2:1 | D. | 1:3:3 |
9.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 | 锂(Li)的密度比钠小,锂的熔沸点也比钠低 | |
B. | 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 |
C. | 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 |
D. | 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 |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在能使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Na+,AlO2-,S2-,SO42- | |
B. | 由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mol•L-1的溶液中:Cl-,CO32-,NH4+,SO32- | |
C. | 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 +、Na+、Fe2+、NO3- | |
D. | pH=2的溶液中:Na+、SO42-、NO3 -、CO32- |
10.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震灾区用漂白粉消毒,是利用漂白粉溶液的碱性 | |
B. | 铝热反应是工业炼铁常用的方法 | |
C. | 生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其负极反应式为2H2O+02+4e-═4OH- | |
D. | 实验室储存的钠着火时,可以用砂子盖灭 |
7.D是一种单质,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D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C+D,由此可知X元素( )
A. | 一定是金属元素 | |
B. | 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 |
C. | 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 |
D. | 以上均不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