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氯的原子序数是17,那么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2周期ⅦA族B.第3周期ⅦA族
C.第3周期ⅥA族D.第3周期ⅥB族
【答案】B
【解析】
氯的原子序数是17,核外电子层排布的电子数分别是2、8、7,所以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ⅦA族,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题目】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滴加BaCl2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B | 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入AgNO3溶液 |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Cl-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D |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NH4+ |
A. AB. BC. CD. D
【题目】乙二酸(HOOC—COOH)俗名草酸,是一种有还原性的有机弱酸,在化学上有广泛应用。
(1)小刚在做“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往A、B两支试管中均加入4 mL 0.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和2 mL 0.1 mol·L-1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冷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褪色所需时间tA________tB(填“>”“=”或“<”)。已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5H2C2O4+6H+===10CO2↑+2Mn2++8H2O
(2)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刚利用上述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
①配制250 mL溶液:准确称量5.000 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 mL溶液。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 0 mol·L-1 KMnO4标准溶液装入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在滴定过程中发现,刚滴下少量KMnO4标准溶液时,溶液紫红色并没有马上褪去。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才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计算: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消耗KMnO4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________ mL,此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
序号 | 滴定前读数 | 滴定后读数 |
1 | 0.00 | 20.01 |
2 | 1.00 | 20.99 |
3 | 0.00 | 21.10 |
④误差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
A.未用KMnO4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内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