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在新制氯水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写出相应现象及原因.
(1)在氯水中加入镁条,现象为:有气泡产生,镁条逐渐消失,原因是:Mg+2HCl═MgCl2+H2↑.
(2)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原因是:AgNO3+HCl═HNO3+AgCl↓.
(3)将红布条放入氯水中,现象为:红色布条退色,原因是:HClO具有漂白性.
(4)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退色,原因是:溶液中含有H+显酸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使溶液退色.
(5)将氯水滴加到FeCl2溶液中,现象为:溶液变为黄色,原因是:溶液中含有Cl2,具有氧化性,2Fe2++Cl2=2Fe3++2Cl-..

分析 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方程式:Cl2+H2O?HCl+HClO,所以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ClO、H2O、H+、Cl-、ClO-、OH-,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新制氯水溶液中存在氢离子,能够与镁反应生成氢气和镁离子;
新制氯水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所以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氯化银沉淀;
新制氯水溶液中存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新制氯水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次氯酸,既具有酸性,又具有漂白性;
新制氯水溶液中存在氯气分子,具有强的氧化性.

解答 解: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方程式:Cl2+H2O?HCl+HClO,所以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ClO、H2O、H+、Cl-、ClO-、OH-
(1)新制氯水溶液中存在氢离子,能够与镁反应生成氢气和镁离子,所以看到现象为:有气泡产生,镁条逐渐消失,发生反应:Mg+2HCl═MgCl2+H2↑,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镁条逐渐消失;Mg+2HCl═MgCl2+H2↑;
(2)新制氯水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所以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氯化银沉淀,发生反应:AgNO3+HCl═HNO3+AgCl↓;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AgNO3+HCl═HNO3+AgCl↓;
(3)新制氯水溶液中存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红色布条褪色,体现次氯酸的漂白性;
故答案为:红色布条退色;HClO具有漂白性;
(4)新制氯水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能够使石蕊变红,次氯酸具有与漂白性,能够使变红的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溶液先变红,后退色;溶液中含有H+显酸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使溶液退色;
(5)新制氯水溶液中存在氯气分子,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价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故答案为:溶液变为黄色;溶液中含有Cl2,具有氧化性,2Fe2++Cl2=2Fe3++2C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氯水成分及所含微粒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CO2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目前,由CO2来合成二甲醚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化学反应是:2CO2(g)+6H2(g)?CH3OCH3(g)+3H2O(g)△H>0.
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frac{c(C{H}_{3}OC{H}_{3})×{c}^{3}({H}_{2}O)}{{c}^{2}(C{O}_{2})×{c}^{6}({H}_{2})}$.
②判断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D.
A.容器中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CO2,同时消耗1mol二甲醚
C.v(CO2):v(H2)=1:3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2)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stackrel{催化剂}{?}$2CO2(g)+N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H>0(选填“>”、“<”).
②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图中画出c(CO2)在T2、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3)已知:CO(g)+2H2(g)?CH3OH(g)△H=-a kJ•mol-1
①经测定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250300350
K2.0410.2700.012
若某时刻、250℃测得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CO)=0.4mol•L-1、c(H2)=0.4mol•L-1、c(CH3OH)=0.8mol/L,则此时v<v(填“>”、“<”或“=”).
②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2L的密闭容器中将1mol CO和2mol H2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min)51015202530
压强比(P后/P前)0.980.900.800.700.700.70
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