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某澄清溶液中只含有以下可能存在的若干种离子:Na
+、Fe
3+、Fe
2+、SO
42-、Cl
-、Ba
2+、I
-.现取部
分溶液依次进行如下实验:①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
4振荡,静置后CCl
4层呈紫红色,用分液漏斗
分液;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
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
色.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 A. | 原溶液一定显中性 |
| B. | 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Fe2+、Ba2+ |
| C. | 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Na+、SO42- |
| D. | 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Fe2+、SO42-、I- |
分析 ①通入一定量Cl2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用分液漏斗分液;证明含有I-,不含有Fe3+;
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一定不含Ba2+;
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证明含有Cl-;但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因为①中通入了氯气;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依据①分析可知一定含有Fe2+;
A、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水解显酸性;
B、分析可知一定不含Fe3+,依据①分析可知一定含有Fe2+;
C、依据分析Cl-、Na+?不能确定,SO42- 确定;
D、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含有I-,含有SO42-.
解答 解:①通入一定量Cl2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用分液漏斗分液;证明含有I-,不含有Fe3+;
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一定不含Ba2+;
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证明含有Cl-;但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因为①中通入了氯气;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依据①分析可知一定含有Fe2+;
A、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水解显酸性,所以溶液不是中性,故A错误;
B、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碘离子所以一定不含Fe3+,依据①分析可知一定含有Fe2+,故B错误;
C、依据分析Cl-、Na+?不能确定,SO42- 确定有,故C错误;
D、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含有I-,含有SO4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离子反应现象的分析判断,注意氯离子的判断需要结合过程中的两种变化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1%NaCl溶液(mL) | 1 | | | |
1% CuSO4溶液(mL) | | 1 | | |
1% Na2SO4溶液(mL) | | | 1 | |
蒸馏水(mL) | | | | 1 |
pH6.8缓冲液(mL) | 1 | 1 | 1 | 1 |
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唾液淀粉酶液(mL) | 1 | 1 | 1 | 1 |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
观察结果 | 无色 | 深蓝色 | 浅蓝色 |
(1)在如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哪些自变量?Cl
-、Cu
2+等不同离子;本实验所选择的因变量是:淀粉和碘液的颜色反应结果.
(2)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Cl
-和Cu
2+,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Cu
2+,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Cl
-.
(4)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对照;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确定Na
+和SO
42-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
(5)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深砖红色、蓝色、浅砖红色、浅砖红色.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先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斐林试剂中有Cu
2+,有可能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