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A、B、C、D、E、F六种常见元素中,A、B、C、D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B、C、D同周期,E、F是第四周期的金属元素,F+的三个能层电子全充满.下表是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数据:
ABCDEF
主要化合价-1-3+5-2+6-1+7+2+1+2
原子半径nm0.0710.110.1020.0990.1970.11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S<P<Cl(填元素符号);
(2)B的氢化物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是极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F2+与NH3形成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u(NH34]2+,F单质晶体晶胞是下图的③(填①、②、③或④);
(4)A,E两种元素形成晶体晶胞是图中的②(填①、②、③或④),A离子的配位数是4;若晶胞边长为apm(皮米),则A,E两种粒子的最近距离可表示为$\frac{\sqrt{3}}{4}$apm
(5)图5四条折线分别表示Ⅳ族、VA族、ⅥA族、VⅡ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变化,请选出C的氢化物所在的折线n(填n,m,x或y)
   

分析 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A、B、C、D、E、F六种常见元素中,A、B、C、D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B、C、D同周期,E、F是第四周期的金属元素,F+的三个能层电子全充满,则F原子核外电子数=2+8+18+1=29,为Cu元素,F为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大于E,则E是Ca元素;
根据元素化合价知,A、D所以第VIIA族元素,D有正化合价则A是F元素、D是Cl元素;
B元素属于第VA族元素,原子半径大于D,则B属于P元素;
C元素属于第VIA族元素,有正化合价,则C为S元素;
再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解答 解: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A、B、C、D、E、F六种常见元素中,A、B、C、D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B、C、D同周期,E、F是第四周期的金属元素,F+的三个能层电子全充满,则F原子核外电子数=2+8+18+1=29,为Cu元素,F为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大于E,则E是Ca元素;根据元素化合价知,A、D所以第VIIA族元素,D有正化合价则A是F元素、D是Cl元素;B元素属于第VA族元素,原子半径大于D,则B属于P元素;
C元素属于第VIA族元素,有正化合价,则C为S元素;则A、B、C、D、E、F六种元素分别是F、P、S、Cl、Ca、Cu元素,
(1)B、C、D分别是P、S、Cl元素,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所以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顺序是S<P<Cl,
故答案为:S<P<Cl;     
(2)B的氢化物是PH3,该分子结构和氨气分子结构相似,所以P原子采用sp3杂化,为三角锥形结构,该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sp3;三角锥;极性;
(3)铜氨络离子中配体个数是4,所以其配离子化学式为[Cu(NH34]2+,铜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故选③,
故答案为:[Cu(NH34]2+;③;
(4)A、E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CaF2,钙离子和氟离子个数之比为1:2,则符合条件的基本为②,该晶胞中F离子的配位数是4;把该晶胞分成8个小立方体,如:最近的两个F、Ca离子之间的距离为小立方体的对角线的一半,则其距离为:$\frac{\sqrt{(\frac{a}{2})^{2}+(\frac{a}{2})^{2}+(\frac{a}{2})^{2}}}{2}$pm=$\frac{\sqrt{3}}{4}$apm,
故答案为:②;4;$\frac{\sqrt{3}}{4}$a;
(5)C是S元素,处于ⅥA族,在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元素,第二周期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H2O通常为液体,沸点最高,故折线n表示第Ⅵ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故H2S所在的折线为n,
故答案为:n.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空间构型、原子杂化方式,明确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难点是晶胞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