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a(干燥气体) | b(液体) | |
A | NO2 | 水 |
B | CO2 | 饱和NaHCO3溶液 |
C | Cl2 | 饱和NaCl水溶液 |
D | NH3 | NaNO3稀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说明a可溶于b或与b反应,导致烧瓶压强减小,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喷泉,但由于NO不溶于水,所以不充满烧瓶.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充满烧瓶,故B错误;
C.Cl2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也不与其反应,锥形瓶与烧瓶内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
D.氨气易溶于水,气体被吸收进溶液中,烧瓶内压强减小为零,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所以形成喷泉,并充满烧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喷泉实验,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变化会引起气压的变化,把握化学和物理的联系,知道解决化学问题可以应用物理知识,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必要的夹持装置及石棉网已省略)的是( )
A. | 图①用于实验室制乙烯 | |
B. | 图②用于实验室制乙炔并验证乙炔发生氧化反应 | |
C. | 图③用于实验室中石油的分馏 | |
D. | 图④中若A为稀硫酸,B为纯碱(固体),C为苯酚钠溶液,则可验证硫酸、碳酸、苯酚酸性的强弱 |
3.电子构型为[Ar]3d54s2的元素是( )
A. | ds区元素 | B. | 过渡元素 | C. | 主族元素 | D. | s区元素 |
10.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A、B、C、D、E、F六种常见元素中,A、B、C、D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B、C、D同周期,E、F是第四周期的金属元素,F+的三个能层电子全充满.下表是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S<P<Cl(填元素符号);
(2)B的氢化物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是极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F2+与NH3形成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u(NH3)4]2+,F单质晶体晶胞是下图的③(填①、②、③或④);
(4)A,E两种元素形成晶体晶胞是图中的②(填①、②、③或④),A离子的配位数是4;若晶胞边长为apm(皮米),则A,E两种粒子的最近距离可表示为$\frac{\sqrt{3}}{4}$apm
(5)图5四条折线分别表示Ⅳ族、VA族、ⅥA族、VⅡ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变化,请选出C的氢化物所在的折线n(填n,m,x或y)
A | B | C | D | E | F | |
主要化合价 | -1 | -3+5 | -2+6 | -1+7 | +2 | +1+2 |
原子半径nm | 0.071 | 0.11 | 0.102 | 0.099 | 0.197 | 0.117 |
(1)B、C、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S<P<Cl(填元素符号);
(2)B的氢化物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是极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F2+与NH3形成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u(NH3)4]2+,F单质晶体晶胞是下图的③(填①、②、③或④);
(4)A,E两种元素形成晶体晶胞是图中的②(填①、②、③或④),A离子的配位数是4;若晶胞边长为apm(皮米),则A,E两种粒子的最近距离可表示为$\frac{\sqrt{3}}{4}$apm
(5)图5四条折线分别表示Ⅳ族、VA族、ⅥA族、VⅡ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变化,请选出C的氢化物所在的折线n(填n,m,x或y)
20.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为纯净物的是( )
A. | CH4和Cl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 | |
B. | 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发生反应 | |
C. | 乙烯和氯化氢加成 | |
D. | 乙醇汽油 |
12.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引发气候问题,而进行有效利用则会造福人类,如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经研究发现该反应过程为:
①C02(g)+2NH3(g)?NH2COONH4(s)△H1
②NH2COONH4(s)?CO(NH2)2(s)+H20(g)△H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H1<. (选填“>”、“<”或).
(2)有体积可变(活塞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如图2所示,现将3molNH3和2molC02放人 容器中,移动活塞至体积V为3L,用铆钉固定在A、B点,发生合成尿素的总反应如下:
C02(g)+2NH3(g)?CO(NH2)2(s)+H20(g)测定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段内的C02的转化率,得到如下数据:
①T1℃下,lO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1•min-1.
②根据上表数据,请比较T1<T2(选填“>”、“<”或);T2℃下,第30min时,a150%,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9.
③T2℃下,第40min时,拔去铆钉(容器密封性良好)后,活塞没有发生移动.再向容器中通入3molC02,此时v(正)= v(逆)(选填“>”、“<”或),判断的理由是T2℃下,通入3molC02,则容器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Qc=9=K,平衡不移动.
(3)请在图中2补画出合成氨总反应2NH3(g)+C02(g)?C0(NH2)2(s)+H2O(g)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并标明中间产物〔NH2COONH4(s)〕、生成物〔CO(NH2)2(s)+H20(g)〕.
①C02(g)+2NH3(g)?NH2COONH4(s)△H1
②NH2COONH4(s)?CO(NH2)2(s)+H20(g)△H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H1<. (选填“>”、“<”或).
(2)有体积可变(活塞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如图2所示,现将3molNH3和2molC02放人 容器中,移动活塞至体积V为3L,用铆钉固定在A、B点,发生合成尿素的总反应如下:
C02(g)+2NH3(g)?CO(NH2)2(s)+H20(g)测定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段内的C02的转化率,得到如下数据:
CO2转化率 T(℃) | 10min | 20min | 30min | 40min |
T1 | 30% | 65% | 75% | 75% |
T | 45% | 50% | a1 | a2 |
②根据上表数据,请比较T1<T2(选填“>”、“<”或);T2℃下,第30min时,a150%,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9.
③T2℃下,第40min时,拔去铆钉(容器密封性良好)后,活塞没有发生移动.再向容器中通入3molC02,此时v(正)= v(逆)(选填“>”、“<”或),判断的理由是T2℃下,通入3molC02,则容器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Qc=9=K,平衡不移动.
(3)请在图中2补画出合成氨总反应2NH3(g)+C02(g)?C0(NH2)2(s)+H2O(g)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并标明中间产物〔NH2COONH4(s)〕、生成物〔CO(NH2)2(s)+H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