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如图1,溶液A中可能含有Mg
2+、Cu
2+、Al
3+、Fe
2+四种阳离子,B为淡黄色固体,旋开E后,有气体放出和白色沉淀生成,淡黄色固体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2.

(1)则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Mg
2+、Al
3+.
(2)写出图2曲线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
2O
2+2H
2O═4Na
++4OH
-+O
2↑,Al(OH)
3+OH
-=AlO
2-+2H
2O.
(3)A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
分析 由图可知白色沉淀能部分溶于氢氧化钠,可知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横坐标为0-4moL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Mg2++2OH-=Mg(OH)2↓、Al3++3OH-=Al(OH)3↓,沉淀为最大值时,该阶段消耗4mol过氧化钠即8molNaOH,根据OH-守恒,2n[Mg(OH)2]+3n[Al(OH)3]=n(NaOH),结合元素守恒n(Mg2+)=n[Mg(OH)2]、n(Al3+)=n[Al(OH)3];横坐标为4-5moL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l(OH)3+OH-=AlO2-+2H2O,Al(OH)3完全溶解消耗消耗1moL过氧化钠即2molNaOH,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计算n[Al(OH)3],再根据铝元素守恒可知,n(Al3+)=n[Al(OH)3],据此计算解答.
解答 解:(1)若溶液中有Cu2+会生成蓝色沉淀,有Fe3+会生成红褐色沉淀,题中只有白色沉淀,而且由图可知白色沉淀能部分溶于氢氧化钠,可知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所以溶液中的离子为:Mg2+、Al3+.故答案为:Mg2+、Al3+;
(2)横坐标为4-5moL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Na2O2先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4OH-+O2↑,生成的NaOH将Al(OH)3溶解: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Al(OH)3+OH-=AlO2-+2H2O;
(3)Al(OH)3完全溶解消耗消耗1moL过氧化钠即2molNaOH,由方程式可知n[Al(OH)3]=n(NaOH)=2mol,根据铝元素守恒可知,n(Al3+)=n[Al(OH)3]=2mol;
横坐标为0-4moL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Mg2++2OH-=Mg(OH)2↓、Al3++3OH-=Al(OH)3↓沉淀为最大值时,该阶段消耗4mol过氧化钠即8molNaOH,根据OH-守恒,2n[Mg(OH)2]+3n[Al(OH)3]=n(NaOH),Mg2+物质的量为1mol,故Mg2+、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的存在的分析判断,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图象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
| B.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 |
| C. |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
| D.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
9.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 强酸性溶液中:K+、Fe2+、Cl-、NO3- |
| B. | 强碱溶液中:Na+、K+、[Al(OH)4]-、CO32- |
| C. | 强碱性溶液中:NH4+、Al3+、SO42-、NO3- |
| D. | 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
4.Ⅰ.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化学式 | HSCN | CH3COOH | HCN | H2CO3 |
电离平衡常数 | 1.3×10-1 | 1.8×10-5 | 4.9×10-10 | K1=4.3×10-7 K2=5.6×10-11 |
(1)25℃时,将20mL 0.1mol/LCH
3COOH溶液和20mL0.1mol/LHSCN溶液分别与20mL 0.1mol/LNaHCO
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
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相同温度下HSCN比CH
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大,同浓度时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大,与NaHCO
3溶液反应快
(2)若保温度不变,在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氨气,下列量会变小的是b(填序号).
a.c(CH
3COO
-) b.c(H
+) c.K
wd.醋酸电离平衡常数
Ⅱ.某温度(t℃)时,测得0.01mol/L的NaOH溶液的pH=11.在此温度下,将pH=2的H
2SO
4溶液V
aL与pH=12的NaOH溶液V
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V
a:V
b=10:1.
Ⅲ.如图2所示,A为电源,B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试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KMnO
4溶液,C、D为电解槽,其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均见图示.
(1)关闭K
1,打开K
2,通电后,B的KMnO
4紫红色液滴向c端移动,则电源b端为负极,通电开始时,滤纸d端的电极反应式是2H
++2e
-=H
2↑.
(2)已知C装置中溶液为Cu(NO
3)
2和X(NO
3)
3,且均为0.1mol,打开K
1,关闭K
2,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固体质量m(g)与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关系如图3所示.则Cu
2+、X
3+、H
+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u
2+>H
+>X
3+;D装置中溶液是H
2SO
4,则此装置电极C端的实验现象是在C端开始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