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H2O、H2S、H2SeB.Hg、Na、NaCl
C.晶体硅、金刚石、碳化硅D.S、Br2、O3

分析 首先判断晶体的类型,一般来说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相同晶体从影响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分析:
原子晶体中,晶体的熔点与键长成反比,键长越长,晶体的熔点越低;
离子晶体中,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
金属晶体中,原子半径依次越小,金属离子电荷越多,金属键就越强强,则熔点就越高;
分子晶体中,结构相似,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含有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

解答 解:A.从两个角度考虑,水中存在氢键,沸点最高,H2Se和H2S结构相似,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故正确顺序为H2O>H2Se>H2S,故A错误;
B.晶体熔沸点高低顺序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Hg、Na属于金属晶体,Hg常温下为液态,所以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NaCl>Na>Hg,故B错误;
C.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都是原子晶体,且原子间键长大小顺序是硅硅键>碳硅键>碳碳键,所以这三种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C错误;
D.S、Br2、O3都属于分子晶体,都不含有氢键,影响熔沸点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硫有S2、S4、S8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硫单质常温下为固体,Br2式量160,常温下为液体,O3式量48,常温下为气体,所以熔点由高到低S、Br2、O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晶体熔点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影响不同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当然也可以依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来比较,学习中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实验室制备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的反应如下:
2NH3(g)+CO2(g)?NH2COONH4(s)△H<0
副反应有:NH2COONH4+H2O?NH4HCO3+NH3↑; NH2COONH4(s)$\stackrel{△}{?}$2NH3(g)+CO2(g)等.
已知干燥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外套冷却的反应器时,在器壁上会形成一层致密、坚硬、粘附力极强的氨基甲酸铵.这层不良导热物不仅影响散热,而且也使产物不易取出.因此,在实验室的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图1: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I)合成: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细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Ⅱ)分离与提纯:将氨基甲酸铵从四氯化碳中分离,重结晶提纯.
(Ⅲ)产品纯度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水槽;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2)如用图2装置制取平稳的CO2气流,你所选择的试剂是石灰石与稀盐酸(或稀硝酸).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锥形瓶,导管口有气泡,松手后形成水柱且不下降,说明不漏水
(3)合成过程中使用了四氯化碳,且用电动搅拌器不断搅拌,理由是使用四氯化碳作为分散剂,搅拌是为了使NH3与CO2充分接触,并避免产物在器壁上的粘附.
(4)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
(5)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并得到干燥产品的实验方法是C
A. 过滤后,常压加热烘干        B.抽滤后,高压加热烘干
C.过滤后,真空40℃以下烘干   D.抽滤后,真空40℃以下烘干
(6)尾气处理装置如图3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防止倒吸;浓硫酸的作用: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7)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2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