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阴影部分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的通式为ns2np3;基态P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M,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9;Se的元素名称为硒.
(2)氮族氢化物RH3(NH3、PH3、AsH3)的某种性质随R的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则Y轴可表示的氢化物(RH3)性质有AC.
A.稳定性 B.沸点 C.R-H键能 D.分子间作用力
(3)氮、硫元素形成的常见的含氧酸中,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的酸是HNO2、HNO3;酸根呈三角锥形结构的酸是H2SO3.(填化学式)
(4)氢、氮、氧、硫、铜这5种元素形成的一种1:1型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呈正四面体结构,阳离子呈轴向狭长的八面体结构(如图3所示).
该化合物中,阴离子为SO42-,该化合物中加热时首先失去的组分是H2O,判断理由是H2O和Cu2+的配位键比NH3与Cu2+的弱.
(5)磷酸盐与硅酸盐之间具有几何形态的相似性.如多磷酸盐与多硅酸盐一样,也是通过四面体单元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等结构型式.不同的是多硅酸盐中是{SiO4}四面体,多磷酸盐中是{PO4}四面体.如图4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磷酸根,该多磷酸根的化学式为PO32-(或(PO3)n2n-).
分析 (1)阴影部分元素处于ⅤA族,最外层还有5个电子,据此写出其外围电子排布的通式;根据P所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其结构及电子占据的最高层符号;M层还有s、p、d轨道,据此计算还有轨道数;Se的元素名称为硒;
(2)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B.由于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氨气的沸点最高,AsH3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PH3,AsH3沸点较高;
C.非金属性越强与氢元素形成的共价键越强,键能越大;
D.三种氢化物生成的晶体均是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3)这些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的酸是亚硝酸;酸根呈三角锥结构,说明该酸根离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
(4)氢、氮、氧、硫、铜这5种元素形成的一种1:1型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呈四面体结构,说明该阴离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
阳离子中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H2O和Cu2+的配位键比NH3与Cu2+的弱,所以该化合物加热时首先失去的组分是H2O
(5)SiO44-中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利用均摊法计算其原子个数比,从而确定其化学式.
解答 解:(1)阴影部分元素处于ⅤA族,最外层还有5个电子,其外围电子排布的通式为:ns2np3;P核外还有3个电子层,则电子占据的最高层符号为M,M层还有1个s轨道、3个p轨道和5个d轨道,总共还有9个轨道;Se元素为硒,
故答案为:ns2np3;M;9;硒;
(2)A.N、P、As位于周期表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排列,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因此三种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降低,故A正确;
B.由于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氨气的沸点最高,AsH3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PH3,AsH3沸点较高,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与氢元素形成的共价键越强,键能越大,因此R-H键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C正确;
D.三种氢化物生成的晶体均是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3)这些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的酸是HNO2、HNO3;酸根呈三角锥结构的酸是H2SO3,
故答案为:HNO2、HNO3;H2SO3;
(4)氢、氮、氧、硫、铜这5种元素形成的一种1:1型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呈四面体结构,说明该阴离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为SO42-;
H2O和Cu2+的配位键比NH3与Cu2+的弱,所以该化合物加热时首先失去的组分是H2O,
故答案为:SO42-;H2O;H2O和Cu2+的配位键比NH3与Cu2+的弱;
(5)根据图片知,每个三角锥结构中P原子是1个,O原子个数=2+2×$\frac{1}{2}$=3,所以P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1:3,3个O原子带6个单位负电荷,每个P原子带4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形成离子为[PO3]n2n- (或PO32-),
故答案为:PO32-(或(PO3)n2n-.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的关系为解答关键,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
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表示有气体产生.
A | B | C | D | E |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1)B是Ba(OH)2 C是NaHCO3 D是Na2CO3E是BaCl2(填化学式).
(2)写出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②将B的溶液逐滴加入C的溶液中直至过量,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能有:Ba2++2OH-+2HCO3-=BaCO3↓+CO32-+2H2O,Ba2++CO32-=BaCO3↓;
③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A、B两溶液混合Ba2++OH-+H++SO42-=BaSO4↓+H2O.
A. | 反应②说明高温下Sb还原性比C强 | |
B. | 反应①②中氧化剂分别是Sb2S3、Sb4O6 | |
C. | 每生成1 mol Sb时,反应①与反应②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
D. | 反应①中每生成1 mol FeS时,共转移2mol电子 |
A. | Na2O2所包含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 |
B. | 标准状况下,78gNa2O2与44.8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 |
C. |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足量不同 | |
D. | 分别向Na2O2和Na2O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现象相同 |
A. |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 |
B. | 1 mol•L-1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2NA | |
C. | 28 g N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 |
D. | 1 mol M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