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所示: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A | 有三个电子层,K、M层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 |
B | 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 |
C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
D |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
①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ⅥA族.
②用电子式表示A和B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元素D与元素A相比,D的非金属性较强,下列表述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ad(填选项符号).
a.D的氢化物比A的氢化物稳定
b.常温下D的单质和A的单质状态不同
c.一定条件下D和A的单质都能与钠反应
d.D的最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于A的最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3)X是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某种元素形成的单质,能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W(其他条件略去).
X$\stackrel{{O}_{2}}{→}$Y$\stackrel{{O}_{2}}{→}$Z$\stackrel{{H}_{2}O}{→}$W
①若Z是红棕色气体,则 Z $\stackrel{H_{2}O}{→}$ W 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②若Y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把Y通入BaCl2溶液中,再滴加适量H2O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SO2+H2O2=BaSO4↓+2HCl.
分析 A元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K、M层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则其M层电子数=8-2=6,故A为硫;B在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则B为Na;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C为氮元素;D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且为短周期元素,故D为Cl,
(1)①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②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用钠原子与硫原子的电子式表示硫化钠的形成;
(2)元素氢化物稳定性,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等可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3)X是由S、Na、N、Cl四种元素中的某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①若Z是红棕色气体,则Z为NO2,则X为N2、Y为NO、W为HNO3,则Z→W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结合氮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
②若Y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硫元素单质化合物性质符合,可推知X为硫、Y为SO2、Z为SO3、W为H2SO4,SO2被氧化性为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与盐酸.
解答 解:A元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K、M层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则其M层电子数=8-2=6,故A为硫;B在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则B为Na;常温下C单质为双原子分子,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C为氮元素;D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且为短周期元素,故D为Cl,
(1)①A为S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
②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钠原子与硫原子的电子式表示硫化钠的形成为,
故答案为:;
(2)元素氢化物稳定性,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等可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物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与钠的反应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
故答案为:ad;
(3)X是由S、Na、N、Cl四种元素中的某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①若Z是红棕色气体,则Z为NO2,则X为N2、Y为NO、W为HNO3,则Z→W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反应中二氧化氮是氧化剂、还原剂,其氧化剂的二氧化氮生成NO,其还原剂的二氧化氮生成硝酸,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1:2,
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1:2;
②若Y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硫元素单质化合物性质符合,可推知X为硫、Y为SO2、Z为SO3、W为H2SO4,SO2通入BaCl2溶液中,然后滴加适量H2O2溶液,SO2被氧化性为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与盐酸,白色沉淀为Ba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SO2+H2O2=BaSO4↓+2HCl,
故答案为:BaCl2+SO2+H2O2=BaSO4↓+2HCl.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无机物推断等,明确元素种类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非金属性、金属键强弱比较规律,难度中等.
A. | H+、Fe2+、NO3-、SO42- | B. | Al3+、NO3-、SO42-、AlO2- | ||
C. | OH-、HCO3-、Cl-、K+ | D. | Fe3+、K+、SCN-、Cl- |
A. | 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 | |
B. | 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 |
C. | 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 |
D. | 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产生美丽的光线 |
A. | 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 |
B. |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 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 |
C. | 氯水能使有色花瓣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 |
D. | 向氯水中滴加HNO3 酸化的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
A. | 0.1mol•L-1(NH4)2Fe(SO4)2溶液中:c(NH4+)+c(NH3•H2O)+c(Fe2+)=0.3 mol•L-1 | |
B. | 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c(NH4+):③>②>① | |
C. | 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溶液中:c(Na+)>c(Cl-)>c(CH3COOH) | |
D. |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N前>N后 |
A. | 这六种元素可能全部是主族元素 | B. | Y一定是主族元素 | ||
C. | M与Z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8 | D. | Q的最高价氧化物一定能溶于强碱 |
A. | 制铁:以铁矿石为原料,CO还原得铁 | |
B. | 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 | |
C. | 制镁:用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固体,H2还原得镁 | |
D. | 制铝: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得到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