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 |
B. | 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
C. | 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 | |
D. | 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
分析 A、③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体系;
B、实验②溶解主要是物理变化、③水解是复分解,两者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
D、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解答 解:A、③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体系,所以不全为纯净物,故A错误;
B、实验②溶解主要是物理变化、③水解是复分解,两者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热效应和电解质的相关概念,比较基础,掌握物质性质和反应过程实质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图甲可知,升高温度醋酸钠的水解程度增大 | |
B. | 由图乙可知,a点Kw的数值比b点Kw的数值大 | |
C. | 由图丙可知,反应A(g)+B(g)=2C(g)是吸热反应 | |
D. | 由图丁可知,反应C(金刚石,s)=C(石墨,s)的焓变△H=△H1-△H2 |
9.下列实验中,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HNO3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共热后,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 产生红色沉淀 | 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 |
C | 向盛有0.5mol•L-1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5mol•L-3H2SO4溶液 | 在试管口处现红棕色气体 | 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 |
D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呈紫色 | 原溶液中有I-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3.短周期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R | T | |
X | Y | Z |
A. | 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IA族 | |
B. | 五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是X | |
C. |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T>Y | |
D. | 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ZO4 |
1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200 | |
B. | 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 |
C. | 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加成、加聚、氧化、还原、消去反应 | |
D. | 1 mol该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最多可与4mol NaOH和4mol H2反应 |
1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玻璃钢是钢与玻璃纤维形成的复合材料 | |
B. | 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 |
C. | 石油化工废弃物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 |
D. | 硫酸铵是常用的一种硝态氮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