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2)已知TiCl4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液体,熔点为﹣37℃ ,沸点为136℃ ,可知TiCl4为 晶体.
(3)硫酸氧钛晶体中阳离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离子,结构如图所示。该阳离子T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 。
(4)Co的一种氧化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在该晶体中与一个钴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钴原子有 个;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科研小组发现了在5K下呈现超导性的晶体,该晶体具有CoO2的层状结构(如图所示,小球表示Co原子,大球表示O原子)。下列用粗线画出的重复结构单元示意图不能描述CoO2的化学组成是 。
(5)由C、Mg、Ni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简单立方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超导性,其晶胞中C位于体心位置,Mg位于顶角,Ni占据面心位置,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晶体中Mg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Ni原子有 个,该新型超导材料晶胞参数a=0.38nm,计算该晶体的密度 (gcm﹣3)(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金属钛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钛原子的半径为r,则该晶胞体积的表达式为
【答案】(1)
(2)分子晶体
(3)1:1;
(4)12;D
(5)MgNi3C; 12;6.45gcm-3(2分)
(6)8 r3(2分)
【解析】试题分析:(1)Ti原子价电子为3d、4s电子,3d能级上有2个电子、4s能级上有2个电子,其价电子排布图为。
故答案为:;
(2)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该物质熔沸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
故答案为:分子;
(3)每个O原子被两个Ti原子共用、每个Ti原子被两个O原子共用,利用均摊法计算二者原子个数之比为1:1。
故答案为:1:1;
(4)由氧化物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Co、O原子数目之比为1:1,假设黑色球为Co原子,以顶点Co原子为研究对象,与之等距离且最近的钴原子位于面心,每个顶点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心为2个晶胞共用,在该晶体中与一个钴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钴原子数目为=12;
CoO2的重复结构单元示意图中Co、O原子数目之比应为1:2,由图象可知:A中Co、O原子数目之比为1:4×=1:2,符合;B中Co、O原子数目之比为(1+4×):4=1:2,符合;C中Co、O原子数目之比为4×:4×=1:2,符合;D中Co、O原子数目之比为1:4×=1:1,不符合。
故答案为:12;D;
(5)晶胞中碳位于体心,只有1个,镁位于角上,每个镁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故每个晶胞中镁原子个数为8×=1个,镍位于面心,每个镍原子被两个晶胞共用,故每个晶胞中镍原子个数为6×=3个,故晶体化学式为MgNi3C;每个晶胞中镁周围有3个镍原子,每个镁被八个晶胞共用,上方的四个晶胞中有六个镍原子,对称的下方也有六个,一共12个;
晶体的密度:ρ=。
故答案为:MgNi3C;12;6.45gcm-3。
(6)金属钛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钛原子的半径为r,则该晶胞边长约为2r,所以其体积的表达式为(2r)3=8r3。
故答案为:8r3。
【题目】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元素周期律时设计的两套实验方案。
【实验一】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① | 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② | 将镁条投入1mol/L的稀盐酸中 |
③ | 将铝条投入1mol/L的稀盐酸中 |
(1)设计该实验方案的目的是:探究同周期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二】 为验证Cl2、Br2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氯水、溴水、NaCl溶液、NaBr溶液、酒精、四氯化碳)实验步骤如下图。
(3)试剂A是 ;试剂B是 ;试剂C是 。
(4)试剂C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加入C振荡、静置后看到的现象是: 。以上反应可以证明Cl2的非金属性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Br2的非金属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