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化合物A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分子组成可以表示为OxFy,10 毫升的A气体可以分解为15毫升的氧气和10毫升的氟气(气体体积均为同温同压下测定):A的化学式为O3F2,推断的依据为阿伏伽德罗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同一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再结合原子守恒确定A的化学式.

解答 解: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同一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10 毫升的A气体可以分解为15毫升的氧气和10毫升的氟气(气体体积均为同温同压下测定),则A、O2、F2的计量数之比=10mL:15mL:10mL=2:3:2,反应方程式为2A=3O2+2F2,结合原子守恒得A的化学式为O3F2,其根据是阿伏伽德罗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O3F2;阿伏加德罗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明确阿伏伽德罗定律内涵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结合原子守恒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AgNO3溶液)、C(氯化亚铁溶液)、D(碘化钾淀粉溶液)、E(水)、H(紫色石蕊试液)

(1)A是氯气发生装置,蒸馏烧瓶中盛放MnO2固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B产生白色沉淀;D溶液变蓝
请写出C的化学方程式2FeCl2+Cl2=2FeCl3
(3)在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种产物能使H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另一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G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O+2Cl2═CO2↑+4HCl↑.
(4)在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生成的HCl、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剩余的氯气又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又起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
(5)G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氯气产生,此时应该怎样操作关闭Ⅰ处活塞;装置Ⅰ中的现象是Ⅰ处a瓶内液面下降,b中液面上升.
(6)若将E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不但有NaClO还有NaClO3,其物质的量比为1:2,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1:3.
19.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学生甲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①用砂纸摩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
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
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镁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无色气体
④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⑤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验证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滤纸
药品:镁带、钠、铝条、2mol•L-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AlCl3溶液
(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填写序号)
B
A
D
C
E
(4)实验结论: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5)为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学生乙设计了一种不同于学生甲的方法:
学生甲:用2mol•L-1盐酸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盐酸反应的情况
学生乙:用水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水反应的情况
试判断学生乙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原因是常温下镁和铝几乎不和水发生反应,而和酸反应较明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