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B. [实验化学]

乙酰苯胺具有退热镇痛作用,是较早使用的解热镇痛药,有退热冰之称。其制备原理如下:

已知:

①苯胺易被氧化;

②乙酰苯胺、苯胺和醋酸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度(20 )

乙酰苯胺

114.3

305

0.46

苯胺

6

184.4

3.4

醋酸

16.6

118

易溶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5 mL苯胺、7.5 mL冰醋酸及少许锌粉,依照如图装置组装仪器。

步骤2:控制温度计示数约105 ℃,小火加热回流1 h

步骤3:趁热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盛有100 mL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后抽滤,洗涤,得到粗产品。

1)步骤1中加入锌粉的作用是________

2)步骤2中控制温度计示数约105℃的原因是________

3)步骤3中趁热将混合物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趁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4)步骤3得到的粗产品需进一步提纯,该提纯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2)

1)防止苯胺被氧化,同时起着沸石的作用(2)

2)温度过高,未反应的乙酸蒸出,降低反应物的利用率(2);温度过低,又不能除去反应生成的水(2)

3)若让反应混合物冷却,则固体析出沾在瓶壁上不易处理(2)

吸滤瓶(1) 布氏漏斗(1)

4)重结晶(2)

【解析】

试题(1)锌粉起抗氧化剂作用,防苯胺氧化,另外混合液加热,加固体还起到防爆沸作用。

2)乙酸有挥发性,不易温度太高,另外考虑到水的沸点为100℃,太低不易水份蒸发除去。

3趁热很明显是防冷却,而一旦冷却就会有固体析出。

4)混合溶液中固体溶质得到的方法是重结晶。如果使用冷却结晶应该也可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碱式碳酸铜可用作木材防腐剂、水体杀藻剂等,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以下方案制备碱式碳酸铜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Ι.以铜屑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的装置如下:

步骤1 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

步骤2 往三颈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硝酸,使铜屑完全反应。

步骤3 往步骤2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Na2CO3NaOH的混合液,加热。

步骤4 将三颈烧瓶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获得产物。

已知:ⅰ.碱式碳酸铜为草绿色或绿色结晶物,易溶于酸,不溶于水,在100℃的水中易分解;

ⅱ.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不能单独与NaOH溶液反应。

1)步骤2中浓硝酸与铜屑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反应一段时间后,须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

3)步骤3对装置A的加热方式最好采用____________

4)装置Ι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Ⅰ、Ⅱ、Ⅲ三个装置不能替代图1B装置的是_____(填装置序号)。

5)欲检验步骤4获得的产物中是否含有NO3-,所需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

Ⅱ.探究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的原料配比对产物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V[Cu(NO3)2] /mL

0.5 mo1·L-1

V(NaOH) / mL

0.5 mo1·L-1

V(Na2CO3)/ mL

0.25 mo1·L-1

沉淀数量

沉淀颜色

1

2.0

2.0

1.6

+

浅绿色

2

2.0

2.0

2.0

+ +

浅绿色

3

2.0

2.0

2.4

+ + +

蓝色

4

2.0

2.0

2.8

+ + +

蓝色

注:“+”越多表示沉淀量越多

6)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制备碱式碳酸铜最佳的原料配比n[Cu(NO3)2]:n(NaOH) : n(Na2CO3) =___

Ⅲ.产物组成的测定

7)碱式碳酸铜的成分有多种,化学式可表示为mCu(OH)2·n CuCO3。为测定Ι中所得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学习小组同学准确称取3.820 g样品溶于适量的硫酸中,加水配成l00 mL溶液,取l0.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溶液pH34,加入过量的KI2 Cu2+ + 4 I- = 2 CuI↓ + I2),用0.l00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2 S2O32- + I2 = 2I- + S4O62-),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蓝色消失。进行平行实验后,测得平均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35.00 mL。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