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 | |
B. | 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 |
C. | 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 |
D. | 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
分析 A、通常我们把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们一方面像液体,具有流动性,一方面又像晶体,分子在某个方向上排列比较整齐,因而具有各向异性,这种物质叫液晶,据此解答即可;
B、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
C、纳米粒子是指粒度在1-100nm之间的粒子,与胶体相同,胶体的聚沉属于物理变化;
D、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只要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就可以防止酸雨的产生.
解答 解:A、液晶态是指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像液体具有流动性,像固体具有晶体的有序性,故A正确;
B、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B正确;
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但是纳米银粒子的聚集属于小颗粒的胶体离子变成大颗粒聚成下来,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
D、采用燃料脱硫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防止出现酸雨,NOx的催化转化生成无污染的氮气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液晶的概念以及其性质、胶体的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空气污染与防治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步骤 | |||
现象 |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
A. |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 |
B. | 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 |
C. | 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 |
D. | 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
11.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则x为( )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则x为( )
A. | 3a+b-c | B. | c-3a-b | C. | a+b-c | D. | c-a-b |
18.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X可能是金属铜 | B. | Y不可能是氢气 | C. | Z可能是氯化钠 | D. | Z可能是三氧化硫 |
8.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pH=9.0时,c(NH4+)>c(HCO3-)>c(NH2COO-)>c(CO32-) | |
B. | 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H4+)+c(H+)=2c(CO32-)+c(HCO3-)+c(NH2COO-)+c(OH-) | |
C. | 随着CO2的通入,$\frac{c(O{H}^{-})}{c(N{H}_{3}•{H}_{2}O)}$不断增大 | |
D. | 在溶液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间产物生成 |
15.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 |
B. |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 |
C. | 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 |
D. |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
9.下列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后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
A. |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 B. | C6H5ONa溶液与CO2反应 | ||
C. | NaAlO2溶液与CO2反应 | D. | Fe与稀硝酸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