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MgAl的未成对电子数依次增多

B.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是p区元素

C.2p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

D.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

【答案】B

【解析】

A. NaMgAl三种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分别为:1s22s22p63s11s22s22p63s21s22s22p63s23p1,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03,并没有依次增多,A项错误;

B. 根据价电子排布式可知,该元素共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最外层有5个电子,处于第ⅤA族,在周期表中处于p区,B项正确;

C. 2p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因此2p轨道能量小于3p轨道能量,C项错误;

D. 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洪特规则,正确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D项错误;

答案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三硫代碳酸钠(Na2CS3)常用作杀菌剂、沉淀剂。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三硫代碳酸钠的性质并测定其溶液的浓度。

实验1:探究Na2CS3的性质

步骤

操作及现象

取少量Na2CS3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并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1)H2CS3________酸(填“强”或“弱”)。

(2)已知步骤③的氧化产物是SO4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某同学取步骤③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他认为通过测定产生的白色沉淀的质量即可求出实验所用Na2CS3的量,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

实验2:测定Na2CS3溶液的浓度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取100mLNa2CS3溶液置于三颈烧瓶中,打开仪器d的活塞,滴入足量2.0mol/L稀H2SO4,关闭活塞。

已知:Na2CS3 + H2SO4=Na2SO4 + CS2 + H2S↑。CS2和H2S均有毒。CS2不溶于水,沸点46℃,与CO2某些性质相似,与NaOH作用生成Na2COS2和H2O。

(4)盛放无水CaCl2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热N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

(6)为了计算Na2CS3溶液的浓度,对B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19.2g固体,则A中Na2CS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7)分析上述实验方案,还可以通过测定C中溶液质量的增加值来计算Na2CS3溶液的浓度,若反应结束后将通热N2改为通热空气,计算值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题目】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该历程中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方程式两边若有相同物料不用约简)。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

2t1℃时,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H2O,发生水煤气变换反应,容器中各物质浓度(单位:mol·L-1)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CO

H2O

CO2

H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①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为__

56min时间段内,平衡移动方向为__(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是__(填字母编号)。

a.增加了H2O(g)的量 b.增加氢气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降低温度

t2℃时(t2t1),在相同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CO浓度__c1(填“>”“<”或“=”)。

3)已知反应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是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若T1时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0.5,则T1FeO(s)+H2(g)Fe(s)+H2O(g)的平衡常数为__

4)水煤气可做燃料电池的燃料。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极A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__。假设催化炉产生的CO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电极A处产生的CO2有部分参与循环利用,其利用率为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