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利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 | |
B. | 可除去NO2中的NO | |
C. | 分离两种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 |
D. | 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
分析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B.NO2与水反应生成NO;
C.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利用蒸馏分离,冷却水应下进上出;
D.Fe为阳极失去电子,煤油隔绝空气.
解答 解:A.浓氨水与CaO反应生成氨气,可利用碱石灰干燥,然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收集方法不合理,故A错误;
B.NO2与水反应生成NO,将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B错误;
C.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利用蒸馏分离,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冷却水应下进上出,则图中冷却水的方向不合理,故C错误;
D.Fe为阳极失去电子,煤油隔绝空气,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则图中装置可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制备实验、混合物分离提纯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及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沸点:NH3>PH3>AsH3 | B. | 熔点:MgO>NaCl>KCl | ||
C. | 酸性:HClO4>H2SO4>H3PO4 | D. | 碱性:NaOH>Mg(OH)2>Al(OH)3 |
16.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 |
B. | 第17列为卤族元素 | |
C. | 只有第2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 |
D. | 在整个18列元素中,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
20.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中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由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18mole- | |
B. | 化合物AE与DE3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 |
C. | 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 |
D. | 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溶于过量的氨水中 |
17.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Z、M、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Y | Z | M | |
W |
A. | 原子半径:W>Y>Z>M>X | |
B. | 热稳定性:XM>X2Z,沸点:X2Z>YX3 | |
C. | 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 | |
D. | ZM2、YM3、WM4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
14.在检验用FeCl3溶液生产铜制印刷线路板后所得的废液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葡萄糖溶液,无红色沉淀产生,说明废液中不含Cu2+ | |
B. | 向废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Cl- | |
C. | 向废液中加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说明废液中含有Fe3+ | |
D. | 向废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氯水后溶呈血红色,说明废液中含有Fe2+ |
15.下列有关Ca(ClO)2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溶液中,K+、Cl-、HCOOH、I-可以大量共存 | |
B. | 与Na2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SO32-═SO42-+Cl- | |
C. | 不可使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 | |
D. | 1 L 0.1 mol/L该溶液和足量的CO2充分反应,产生10 g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