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b接e,f接d,c接a.
(2)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无水CuSO4
(3)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吸收Cl2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如图2的装置.你认为如图2的装置应加在③①之间(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5)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其他溶液.你认为可将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如果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退色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分析 (1)分析装置可知装置①是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①过装置④中的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通过装置③的四氯化碳吸收氯气,剩余气通过硝酸银溶液吸收HCl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2)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
(3)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溶液;
(4)G装置用来检验HCl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的干扰;
(5)气体通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退色,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解答 解:(1)分析装置可知装置①是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①过装置④中的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通过装置③的四氯化碳吸收氯气,剩余气通过硝酸银溶液吸收HCl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befdca,
故答案为:efdca;
(2)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可用来检验水,
故答案为:无水CuSO4
(3)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溶液,可用来吸收氯气,
故答案为:吸收Cl2
(4)①装置用来检验HCl气体,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的干扰,在③吸收氯气之后要检验氯气是否完全除去,根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的性质,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如不变色,说明已经完全除去,
故答案为:③、①;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5)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石蕊试液,气体通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退色,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退色.

点评 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取原理、实验装置评价与理解、氯气的性质、氯离子检验等,难度不大,关键是清楚实验的目的与原理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分析,物质性质的实验验证方法设计和分析判断,反应现象是胶体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T、X、Y、Z、Q、R、W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W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T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分别与其原子序数相等;
③X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
④Z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n+2
⑤在该元素所在周期中,Q的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⑥R的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基态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1)X、Y、Q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C>Na(用元素符号表示).
(2)Y的氢化物分子间能形成氢键,R的氢化物分子间不易形成氢键,原因是Cl的原子半径比N大.
(3)W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该元素与元素X、Y能形成的[W(XY)4]2-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是bd.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配位键
(4)T、X、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它的分子式为XT2Z,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则该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1molM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3:1.
(5)X与Y原子结合形成的X3Y4晶体,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但硬度比金刚石大,请解释原因是氮原子半径小于碳,氮碳形成的共价键键长更短,键能更大,键更稳定.
(6)WR的晶胞结构如图27所示,阴离子周围最近的阳离子有4个;WR晶体的密度为a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frac{4×99.5g•mo{l}^{-1}}{ag•cm{\;}^{-3}×6.02×10{\;}^{23}mo{l}^{-1}}$(只要求列出计算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