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下列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 | B. | HC≡C-CH2-CH3 | C. | CH2=C(CH3)2 | D. | CH2=CHCH=CH2 |
分析 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解答 解:A.苯为平面结构,甲苯中甲基碳原子处于苯中H原子位置,所有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
B.HC≡C-CH2-CH3中,2号碳原子和甲基处于3号碳原子四面体的顶点位置,3号碳原子处于该四面体内部,所以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B正确;
C.乙烯为平面结构,2-甲基丙烯中2个甲基的碳原子处于乙烯中H原子位置,所有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乙烯为平面结构,但是两个面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现象,正确的是( )
A. | 取一定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过量草酸(H2C2O4)溶液混合,分成三等份,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下,观察比较溶液颜色变化的快慢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
B. | 可用酒精萃取溴水,将分液漏斗振摇几次后需要从分液漏斗上口放气 | |
C. | 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 |
D. | 用镊子夹取金属钠固体,切割取用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 |
1.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 | 2gO3和2 gO2 | B. | 9克H2O和0.5NA个CO2 | ||
C. | 标准状况下1molO2和22.4LH2O | D. | 0.2molH2和4.48LHCl |
18.(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HClO4,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2)在盛有500mL 0.1mol/LCuSO4溶液的大烧杯中.用锌、铜作电极,用导线连接形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Zn-2e-=Zn2+; 正极Cu2++2e-=Cu.
(3)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
A.升高温度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族 |
2 | ① | ② | ③ | |||||
3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
4 | ⑨ |
(2)在盛有500mL 0.1mol/LCuSO4溶液的大烧杯中.用锌、铜作电极,用导线连接形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Zn-2e-=Zn2+; 正极Cu2++2e-=Cu.
(3)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
A.升高温度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5.“低碳循环”、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I. 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下述反应:
5 C+4 KMnO4+6 H2SO4→5CO2↑+4MnSO4+2K2SO4+6 H2O
II.某研究小组现将三组CO(g)与H2O(g)的混合气体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H<0,得到如表数据:
(1)实验I中,前5min的反应速率υ(CO2)=0.1mol•L-1•min-1.
(2)下列能判断在800℃实验条件下CO(g)与H2O(g)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frac{c(C{O}_{2})•c({H}_{2})}{c(CO)•c({H}_{2}O)}$=2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υ正(CO)=υ逆(CO2)
(3)实验III中:y=1.
(4)Ⅲ的若实验容器改为在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H2O(g)的转化率a(H2O)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b点:υ正>υ逆(填“<”.“=”或“>”).
I. 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下述反应:
5 C+4 KMnO4+6 H2SO4→5CO2↑+4MnSO4+2K2SO4+6 H2O
II.某研究小组现将三组CO(g)与H2O(g)的混合气体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H<0,得到如表数据: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要时间/min | ||
CO(g) | H2O(g) | CO2(g) | H2(g) | |||
I | 800 | 2 | 2 | x | 1 | 5 |
II | 900 | 1 | 2 | 0.5 | 0.5 | tm |
III | 900 | 2 | 4 | y | y | tn |
(2)下列能判断在800℃实验条件下CO(g)与H2O(g)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frac{c(C{O}_{2})•c({H}_{2})}{c(CO)•c({H}_{2}O)}$=2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υ正(CO)=υ逆(CO2)
(3)实验III中:y=1.
(4)Ⅲ的若实验容器改为在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H2O(g)的转化率a(H2O)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b点:υ正>υ逆(填“<”.“=”或“>”).
2.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mol•L-1 盐酸、0.55mol•L-1NaOH溶液,
尚缺少的实验玻璃用品是量筒、温度计.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否(填“能”或“否”),其原因是金属易导热,热量散失导致误差大.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KJ•℃-1•K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g•cm-3.计算完成上表.
(4)实验中NaOH的浓度比HCl的大,其原因是确保盐酸完全反应,使反应更充分
(5)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无(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则测定结果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mol•L-1 盐酸、0.55mol•L-1NaOH溶液,
尚缺少的实验玻璃用品是量筒、温度计.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否(填“能”或“否”),其原因是金属易导热,热量散失导致误差大.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 验 用 品 | 溶 液 温 度 | 中和热 △H | |||
t1 | t2 | ||||
① | 50mL0.55mol.L-1NaOH | 50mL.0.5mol.L-1HCl | 20℃ | 23.3℃ | |
② | 50mL0.55mol.L-1NaOH | 50mL.0.5mol.L-1HCl | 20℃ | 23.5℃ |
(4)实验中NaOH的浓度比HCl的大,其原因是确保盐酸完全反应,使反应更充分
(5)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无(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则测定结果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