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可能是炔烃还可能是二烯烃和环烯烃 | |
B. | 乙烯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的反应原理相同 | |
C. | 某烃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侧链全是烷烃基,则该烃必是苯的同系物 | |
D. | 2-丁炔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
分析 A.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不饱和度为3;
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依据苯的同系物的定义判断即可;
D.乙炔为直线形分子,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不饱和度为3,可以是三键、一个双键和一个环,还可以是两个双键,故A正确;
B.乙烯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能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发生加成反应,其褪色的反应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
C.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必须相似,即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故C正确;
D.乙炔为直线形分子,2-丁炔中的甲基相当于取代了乙炔中H的位置,甲基中C原子与乙炔中的两个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及常见有机物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molCl2和1molHCl气体相比较,两者的体积关系( )
A. | 前者大 | B. | 后者大 | C. | 相等 | D. | 无法确定 |
8.如表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
B |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 | 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C |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 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 Br-还原性强于Cl- |
D |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
B. | 已知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则△H1>△H2 | |
C. | 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 |
D. |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 则含2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kJ的热量 |
5.下列常见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 )
A. | 清晨在密林中看到一缕缕的光束 | |
B. |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使蛋白质等聚沉,制成可口的豆腐 | |
C. | FeCl3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 |
D. | 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微粒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
2.用 FeCl3酸性溶液脱除 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1)用 FeCl3酸性溶液脱除 H2S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2H++S↓.
(2)I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2Cl--2e-=Cl2↑,Cl2+2Fe2+=2Fe3++2Cl-.
(3)由II 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还原性.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
(4)II中虽未检测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0.2mol/L.
②与II对比,可得出的结论:ABC
A.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B.电压过小,Cl- 可能不放电
C.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
D.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一定仅是由于生成的Cl2将Fe2+氧化.
序号 | 电压/V | 阳极现象 | 检验阳极产物 |
Ⅰ | x≥a |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 有Fe3+、有Cl2 |
Ⅱ | a>x≥b |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 有Fe3+、无Cl2 |
Ⅲ | b>x>0 | 无明显变化 | 无Fe3+、无Cl2 |
(2)I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2Cl--2e-=Cl2↑,Cl2+2Fe2+=2Fe3++2Cl-.
(3)由II 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还原性.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
(4)II中虽未检测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 电压/V | 阳极现象 | 检验阳极产物 |
Ⅳ | a>x≥c | 无明显变化 | 有Cl2 |
Ⅴ | c>x≥b | 无明显变化 | 无Cl2 |
②与II对比,可得出的结论:ABC
A.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B.电压过小,Cl- 可能不放电
C.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
D.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一定仅是由于生成的Cl2将Fe2+氧化.
3.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电解水 | B. | 实验室制取氢气 | ||
C.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D. | 红磷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