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科学家在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认为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2N2(g)+6H2O(l)═4NH3 (g)+3O2(g)△H
上述反应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T/K303313323
NH3生成量/(10-6mol)4.85.96.0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2)若该反应在恒容下达到平衡,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H2O)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NH3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4:3.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生成物浓度幂次方
反应物浓度幂次方
;图表分析温度升高氨气的平衡浓度增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2)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主要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解答: 解:(1)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生成物浓度幂次方
反应物浓度幂次方
=
[NH3]4?[O2]3
[N2]2
;图表分析温度升高氨气的平衡浓度增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
[NH3]4?[O2]3
[N2]2
;△H>0;
(2)A、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压强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正确;
B、因为水是液态,密度不变说明水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水是液态,其浓度是常数,不随时间改变,所以c(H2O)不随时间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生成NH3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4:3,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常数表达式、吸热反应的判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化学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A(g)+2B(g)═4C(g)△H>0 达到平衡时,c(A)=2mol?L-1,c(B)=4mol?L-1,c(C)=4mol?L-1.试确定B的起始浓度c(B)的取值范围是
 
;若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增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加C的物质的量     B.加压     C.升温     D.使用催化剂
(2)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甲所示.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
 
 (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
 
 m2.(选填“<”、“=”、“>”)
(3)某温度时,在25mL 0.1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 CH3COOH溶液,曲线如图乙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c(H+
C.在C点:c(CH3COO-)>c(Na+)>c(OH-)>c(H+
D.在D点:c(CH3COO-)+c(CH3COOH)=2c(Na+
(4)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里各离子浓度以它们化学计量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叫溶度积常数.例如:Cu(OH)2(s)?Cu2+(aq)+2OH-(aq),Ksp=c(Cu2+ )c2(OH-)=2×10-20.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方次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则产生沉淀,反之固体溶解.若某CuSO4溶液里c( Cu2+)=0.02mol?L-1,如果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
 
;要使0.2mol?L-1的CuSO4 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NaOH溶液,使溶液pH值为
 

(5)常温下,某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
 
性.在分析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时,甲同学认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纯碱样品中混有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Na2CO3电离出的CO32-水解所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给甲和乙两位同学的说法以评判(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