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用“>”或“<”回答下列问题:
(1)酸性:H2CO3
 
H2SiO3,H2SiO3
 
H3PO4
(2)碱性:Ca(OH)2
 
Mg(OH)2,Mg(OH)2
 
Al(OH)3
(3)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O
 
H2S,H2S
 
HCl
(4)还原性:H2O
 
H2S,H2S
 
HCl
(5)酸性:H2SO4
 
H2SO3,HClO4
 
HClO
从以上答案中可以归纳出: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
 

③元素的
 
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
 

④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生成的气态氢化物,其还原性越
 

⑤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其成酸元素价态越高,其酸性也越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④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生成的气态氢化物,其还原性越弱;
⑤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其成酸元素价态越高,其酸性也越强,结合元素的位置及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来解答.
解答: 解:(1)非金属性C>Si,P>Si,则酸性为H2CO3>H2SiO3,H2SiO3<H3PO4,故答案为:>;<;
(2)金属性Ca>Mg>Al,则碱性为Ca(OH)2>Mg(OH)2,Mg(OH)2>Al(OH)3,故答案为:>;>;
(3)非金属性O>S,Cl>S,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H2O>H2S,H2S<HCl,故答案为:>;<;
(4)非金属性O>S,Cl>S,则还原性为H2O<H2S,H2S>HCl,故答案为:<;>;
(5)S、Cl的最高价含氧酸均为强酸,而低价含氧酸为弱酸,则酸性为H2SO4>H2SO3,HClO4>HClO,故答案为:>;>;
从以上答案中可以归纳出: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答案为:强;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答案为:强;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答案为:非金属;强;
④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生成的气态氢化物,其还原性越弱,故答案为:弱;
⑤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其成酸元素价态越高,其酸性也越强,故答案为:强.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PM2.5(可入肺颗粒物)污染跟冬季燃煤密切相关,燃煤还同时排放大量的Cq、Sq和Noxo
(1)最近有科学家提出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
①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2CH3OH(1)+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
2CO(g)+O2(g)═2CO2(g)△H=-566.0kJ/mol
H2O(g)═H2O(l)△H=-44.0kJ/mol
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以甲醇和氧气反应制成的燃料电池如图1所示,该电池工作过程中O2应从
 
(填“c”或“b”)口通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③25℃时,将甲醇燃烧生成的足量CO2通入到浓度为0.1mol?L-1 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的pH=8,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NO与NO2存在下列反应:NO(g)+NO2(g)═N2O3(g),△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图2示意图能说明tl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3)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 0.18mol,则v(O2)=
 
,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mol O2,则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4)在一定条件下,NO2可以被NH3还原为N2来消除NO2对环境造成的污染.25℃时,将NH3溶于水得100mL 0.1mol?L-1的氨水,测得pH=11,则该条件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
 
化学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A(g)+2B(g)═4C(g)△H>0 达到平衡时,c(A)=2mol?L-1,c(B)=4mol?L-1,c(C)=4mol?L-1.试确定B的起始浓度c(B)的取值范围是
 
;若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增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加C的物质的量     B.加压     C.升温     D.使用催化剂
(2)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甲所示.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
 
 (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
 
 m2.(选填“<”、“=”、“>”)
(3)某温度时,在25mL 0.1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 CH3COOH溶液,曲线如图乙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c(H+
C.在C点:c(CH3COO-)>c(Na+)>c(OH-)>c(H+
D.在D点:c(CH3COO-)+c(CH3COOH)=2c(Na+
(4)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里各离子浓度以它们化学计量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叫溶度积常数.例如:Cu(OH)2(s)?Cu2+(aq)+2OH-(aq),Ksp=c(Cu2+ )c2(OH-)=2×10-20.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方次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则产生沉淀,反之固体溶解.若某CuSO4溶液里c( Cu2+)=0.02mol?L-1,如果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
 
;要使0.2mol?L-1的CuSO4 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NaOH溶液,使溶液pH值为
 

(5)常温下,某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
 
性.在分析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时,甲同学认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纯碱样品中混有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Na2CO3电离出的CO32-水解所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给甲和乙两位同学的说法以评判(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