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亚磷酸三乙酯[P(OC2H5)3]常用作塑料稳定剂、增塑剂,也用作医药、农药的中间体.其合成原理为PCl3+3C2H5OH$\stackrel{△}{→}$P(OC2H5)3+3HCl合成亚磷酸三乙酯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三颈烧瓶巾加入137mL(3mol)无水乙醇、1L含二乙苯胺(3mol)的石油醚.
②将三颈烧瓶放在2-6℃的水浴中,在剧烈搅拌下缓慢滴加400mL含三氯化磷(l.1mol)的石油醚溶液,滴加完成后,回流1h.
③加入30% NaOH溶液,调节pH至7,水洗,过滤.
④蒸馏,收集180℃左右的馏分,得产品138g.
已知:二乙苯胺[C6H5n(C2H5)2]呈碱性.
(l)PCl3的结构式为.
(2)仪器a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回流时水应从b(填“b”或“c”) 口进入.
(3)二乙苯胺的主要作用是消耗反应生成的HCl,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4)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PCl3及溶解在其中的HCl;
(5)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易溶于水的杂质.
(6)本次合成亚磷酸三乙酯的产率为83.1%.
分析 (1)PCl3中P原子与Cl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
(2)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仪器a为球形冷凝管;采取逆流原理,通入冷凝水进行冷却;
(3)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生成HCl,而二乙苯胺呈碱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答;
(4)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7,水洗、过滤后,蒸馏收集得产品,氢氧化钠作用是除去氯化氢和未反应的三氯化磷;
(5)用水洗除去溶于水的杂质;
(6)1.1mol三氯化磷完全反应需要3.3mol乙醇,而实际加入3mol乙醇,故乙醇不足,根据乙醇计算亚磷酸三乙酯的理论产量,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解答 解:(1)PCl3中P原子与Cl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2)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仪器a为球形冷凝管;采取逆流原理,使冷凝管中充满冷凝水,充分冷却,回流时水应从b口进c口出;
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b;
(3)PCl3+3C2H5OH$\stackrel{△}{→}$P(OC2H5)3+3HCl属于酯化反应,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生成HCl,而二乙苯胺呈碱性,可以消耗生成的HCl,促进反应向正反应移动,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故答案为:消耗反应生成的HCl,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4)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7,水洗、过滤后,蒸馏收集得产品,氢氧化钠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PCl3及溶解在其中的HCl,
故答案为:除去未反应的PCl3及溶解在其中的HCl;
(5)产品中会溶解溶于水的杂质,用水洗可以除去易溶于水的杂质,故答案为:除去易溶于水的杂质;
(6)1.1mol三氯化磷完全反应需要3.3mol乙醇,而实际加入3mol乙醇,故乙醇不足,理论上得到亚磷酸三乙酯为1mol,其质量为166g,其产率为(138g÷166g)×100%=83.1%;
故答案为:83.1%.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涉及化学仪器识别、对试剂与操作的分析平衡、化学平衡移动、物质的分离提纯、产率计算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A. | 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
B. | 常温常压下,7.8gNa2S和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为0.1NA | |
C. | 5.6gFe与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充分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 | |
D. | 标准状态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
A. | 1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5mL | |
B. | 2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5mL | |
C. | 1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5mL,加水10mL | |
D. | 20℃时,0.2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5mL,加水10mL |
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a和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
竖直冷凝管接通冷凝水,进水口是Ⅱ(填“I”或“Ⅱ”);竖直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冷凝回流.
(2)理论上,上述反应的副产物可能有: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熄灭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并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已知B、C装置中为常见物质的水溶液.
B装置检验的物质是溴化氢,写出C装置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CH3CH2CH=CH2+Br2→BrCH2CHBrCH2CH3.
(3)为了进一步分离提纯1-溴丁烷,该兴趣小组同学查得相关有机物的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1-丁醇 | -89.5 | 117.3 |
1-溴丁烷 | -112.4 | 101.6 |
丁醚 | -95.3 | 142.4 |
1-丁烯 | -185.3 | -6.5 |
①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
②插上带橡皮塞的温度计;
③关闭a,打开b;
④接通冷凝管的冷凝水,使冷水从d处流入;
⑤迅速升高温度至101.6℃,收集所得馏分.
(4)若实验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别为7.4g、13.0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9.6g1-溴丁烷,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0.70.(答案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
A. | 1mol•L-1的Na2CO3溶液中所含钠离子总数为2NA | |
B. | 标准状况下,22.4L NO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的NO2分子数为NA | |
C. | 常温下,1mol SiC中含有Si-C键的数目为4NA | |
D. | 常温常压下,33.6L 氯气与足量的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