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四氯化钛是无色液体,沸点为136℃.它极易水解,遇空气中水蒸气即产生“白烟”(TiCl4+H2O═TiOCl2+2HCl↑),在650℃~850℃下,将氯气通过二氧化钛和炭粉的混合物可得到四氯化钛和一种有毒气体.下图是实验室制备TiCl4的反应装置,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整套装置,在通Cl2前先通入CO2气体并持续一段时间;
②当锥形瓶中TiCl4的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从侧管中改通CO2气体直到电炉中的瓷管冷却为止;
③将TiO2、炭粉混合均匀后,装入管式电炉中;
④将电炉升温到800℃,一段时间后改通Cl2,同时在冷凝管中通冷凝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③①④②.
(2)装置A中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3)C装置中的反应方程式为:TiO2+2Cl2+2C $\frac{\underline{\;650℃~850℃\;}}{\;}$TiCl4+2CO.
(4)操作①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TiCl4遇空气中水蒸气发生水解.
(5)装置D中冷凝管进水口的位置是(填a或b)b,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及挥发的HCl,以免污染空气.

分析 (1)实验时,先装入药品,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将容器中的水蒸气、氧气等排除,加热反应,反应完毕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将装置内的氯气、CO等排出;
(2)装置A中用于制备氯气,反应加热,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
(3)由于TiO2、C、Cl2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制得TiCl4和一种有毒气体,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可知:该有毒气体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毒气体只有一氧化碳;因此TiO2、C、Cl2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TiCl4和一氧化碳;
(4)四氯化钛极易水解,能与装置中的空气里的水蒸气反应;
(5)根据采用逆流冷却的效果好判断进水口,反应中有未反应的氯气及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污染空气,所以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

解答 解:(1)实验时,先装入药品,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将容器中的水蒸气、氧气等排除,加热反应,反应完毕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将装置内的氯气、CO等排出,操作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答案为:③①④②;
(2)装置A中用于制备氯气,反应加热,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 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2 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3)由于TiO2、C、Cl2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制得TiCl4和一种有毒气体,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可知:该有毒气体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毒气体只有一氧化碳;因此TiO2、C、Cl2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TiCl4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l2+2C $\frac{\underline{\;650℃~850℃\;}}{\;}$TiCl4+2CO,
故答案为:TiO2+2Cl2+2C $\frac{\underline{\;650℃~850℃\;}}{\;}$TiCl4+2CO;
(4)四氯化钛极易水解,能与装置中的空气里的水蒸气反应,所以在通Cl2前先通入CO2气体并持续一段时间,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TiCl4 遇空气中水蒸气发生水解,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TiCl4 遇空气中水蒸气发生水解;
(5)根据采用逆流冷却的效果好可知,进水口应为b,反应中有未反应的氯气及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污染空气,所以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所以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及挥发的HCl,以免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b;吸收多余的Cl2及挥发的HCl,以免污染空气.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和性质探究,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根据实验原理提出假设,再结合物质的性质加以验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实验化学】
水杨酸甲酯最早是在1843年从冬青植物中提取出来,故俗称冬青油.现被广泛用于精细品化工中作溶剂,防腐剂,固定液;也用作饮料、食品、牙膏、化妆品等的香料;以及用于生产止痛药、杀虫剂、擦光剂、油墨及纤维助染剂等.
在实验室中合成冬青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mL圆底烧瓶中放入6.9g水杨酸和30mL甲醇,再小心地加入6mL浓硫酸,混匀.
②加入1~2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在石棉网上保持85~95℃,加热回流1.5~2h.
③反应完毕,将烧瓶冷却,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回收溶剂和多余的甲醇.
④待装置冷却后,向烧瓶中加入25mL正己烷,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分离.
⑤取得有机层后,再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50mL 5% NaHCO3洗1次(溶液呈弱碱性),30mL水洗1次(产物皆在下层),有机层得到粗酯.
⑥然后将粗酯进行蒸馏,收集221℃~224℃的馏分.
(1)步骤⑤中,最后用水洗涤的作用是主要是除去苯甲酸钠和碳酸氢钠等杂质.将分液漏斗中两层液体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先把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后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步骤②中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步骤⑤中加入NaHCO3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水杨酸,将冬青油中的甲醇溶解,便于液体分层,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⑥中粗酯的主要成分有正己烷、甲醇.
11.乳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常用于调制果香型、乳香型食用和酒用香精.为了在实验室制取乳酸乙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首先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①部分物质的沸点:
物  质乙醇乳酸乳酸乙酯
沸点/℃10078.412280.10154
②乳酸乙酯易溶于苯、乙醇;水、乙醇、苯的混合物在64.85℃时,能按一定的比例以共沸物的形式一起蒸发.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拟采用如图所示(未画全)的主要装置制取乳酸乙酯,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三颈烧瓶中加入0.1mol无水乳酸、过量的65.0mL无水乙醇、一定量的苯、沸石…;装上油水分离器和冷凝管,缓慢加热回流至反应完全.
第二步:将三颈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过量某试剂的烧杯中,搅拌并分出有机相后,再用水洗.
第三步:将无水CaCl2加入到水洗后的产品中,过滤、蒸馏.
(1)第一步操作中,还缺少的试剂是浓硫酸;加入苯的目的是形成水、乙醇、苯共沸物,分离反应生成的水,促进酯化反应正向进行;实验过程中,酯化反应进行完全的标志是油水分离器中液体不再增加.
(2)第二步中证明“水洗”已经完成的实验方案是测定水洗液的pH至7.
(3)第三步可以得到较纯净的乳酸乙酯,为获得更纯净的乳酸乙酯,可采用层析法.
(4)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定制备的产物是否为乳酸乙酯,乳酸乙酯分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个峰.
1.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实验室制备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的反应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H<0
副反应有:NH2COONH4+H2O?NH4HCO3+NH3↑; NH2COONH4(s)$\stackrel{△}{?}$2NH3(g)+CO2(g)等.已知干燥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外套冷却的反应器时,在器壁上会形成一层致密、坚硬、粘附力极强的氨基甲酸铵.这层不良导热物不仅影响散热,而且也使产物不易取出.因此,在实验室的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图1下: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I)合成: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细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Ⅱ)分离与提纯:将氨基甲酸铵从四氯化碳中分离,重结晶提纯.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2)合成过程中使用了四氯化碳,且用电动搅拌器不断搅拌,理由是使用四氯化碳作为分散剂,搅拌是为了使NH3与CO2充分接触,并避免产物在器壁上的粘附.
(3)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
(4)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并得到干燥产品的实验方法是C
A.过滤后,常压加热烘干        
B.抽滤后,高压加热烘干
C.过滤后,真空40℃以下烘干  
D.抽滤后,真空40℃以下烘干
(5)尾气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防止倒吸;浓硫酸的作用: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