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VA族的氮、磷、砷(As)等元素的化合物在科研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砷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N、P、As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NH3的沸点比PH3高,原因是                                           ;PO43离子的立体构型为              
(4)PH3分子中P原子采用      杂化。
(5)H3AsO4和H3AsO3是砷的两种含氧酸,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H3AsO4比H3AsO3酸性强的原因                                              
(6)CuCl2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Cu(NH3)4]Cl2,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            (2)N>P>As
(3)NH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而PH3分子间仅有较弱的范德华力       正四面体
(4)sp3杂化        
(5)H3AsO4和H3AsO3可表示为(HO)3AsO和(HO)3As,H3AsO3中的As为+3价,而H3AsO4中的As为+5价,正电性更高,导致As-O-H中O的电子更向As偏移,更易电离出H+ 
(6)16mol或16×6.02×1023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能级填充顺序图可知33号元素砷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N、P、As是第ⅤA的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弱,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就越小。所以这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P>As。(3)N、P是同一主族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结构相似。一般来说,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但是由于N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原子半径又较小,所以在NH3的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克服它需要消耗较高的能力,而PH3分子间仅有较弱的范德华力。所以NH3的沸点比PH3高。PO43离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型。(4)PH3分子中P原子采用sp3杂化,三个共用电子对及P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各占据一个。(5)H3AsO4和H3AsO3是砷的两种含氧酸, H3AsO4和H3AsO3可表示为(HO)3AsO和(HO)3As,H3AsO3中的As为+3价,而H3AsO4中的As为+5价,正电性更高,导致As-O-H中O的电子更向As偏移,更易电离出H+所以H3AsO4比H3AsO3酸性强。(6)配合物[Cu(NH3)4]Cl2是离子化合物。在阳离子[Cu(NH3)4]2+中四个NH3通过配位键与Cu2+结合,在每个NH3中含有3个共价键,所以在阳离子[Cu(NH3)4]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3×4+4=16.因此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6mol.。

考点:考查物质结构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短周期元素R、Q、M、T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已知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1。

(1)人的汗液中台有T的简单离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元素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R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键(选填“离子”或“共价”)。
(3)加热时,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单质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具体的化学式表示)。
(4)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有如下转化:甲丙,若其中甲是单质,乙、丙为化合物,x是具有氧化性的无色气体单质,则甲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________(选填序号,下同)。
①R    ②Q2  ③M    ④T2
(5)工业上,常利用。RO与MO2反应生成固态M单质和RO2,从而消除这两种气体对大气的污染。
已知:2RO(g)+O2(g)=2RO2(g) △H=-akJ·mol-l
M(s)+O2(g)=MO2(g)     △H=-bkJ·mol-l
则反应2RO(g)+MO2(g)=2RO2(g)+M(s)  △H=___________。
(6)元素T的含氧酸HTO具有漂白性。往20mL 0.0lmol·L-l的HTO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该烧碱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mol·L-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HTO的电离常数:b点>a点
②由水电离出的c(OH):b点<c点
③从a点到b点,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TO)= c(Na+)
④从b点到c点,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c(Na)>c(TO)>c(OH)>c(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